34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MRI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34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MRI诊断分析

朱莉莉

朱莉莉(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影像科210002)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应用。方法分析经临床及影像确诊34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果34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69个,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24个(34.8%);Ⅱ型40个(58%);Ⅲ型5个(7.2%);其中34例患者中单发43例(62.3%),多发为26例(36.7%);终板炎多发生在下腰段位置。结论腰椎终板骨软骨炎能造成患者腰痛,MRI能有效地诊断终板炎。

【关键词】磁共振脊柱终板骨软骨炎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21-02

椎间盘病变被认为是引起颈腰痛的主要原因,终板及其临近椎体内骨腰椎终板软骨炎是腰椎退行性变的一种并发症,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该病变的及时准确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方案的正确选择[1-2]。Modic等于1988年对该病的影像学改变进行了定义和描述,并对椎体终板退变提出分型。Modic[3]等将这种椎体的演化过程通过核磁的成像特点,将其分为3型: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组织学上为正常的脂肪性椎体骨髓被含水分较多的纤维血管性骨髓取代。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中等稍高信号。组织学证实Ⅱ型终板变性显示了终板断裂迹象,在终板与椎体连接处由黄骨髓取代。Ⅲ型,邻近椎体的纤维化及钙化,表现为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本文回顾分析34例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图像,探讨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搜集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行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34例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5~76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无力或放射性疼痛,间隙性跛行等。

1.2影像学检查MR扫描使用PHILIPS1.5T超导型磁共振仪,脊柱表面线圈,扫描序列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及脂肪抑制序列(STIR)。行矢状面SET1加权成像(TR350ms~450ms\TE15ms~20ms);矢状面及横断面TSET2加权成像(TR2300ms~3000ms,TE96ms~105ms),矢状面STIR序列成像(TR300ms,TE19ms)。层厚4mm,间隔0.5mm,距阵256×256。

2结果

2.1MRI表现34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患者共累及终板69个,其在腰椎各节段分布情况:L1下缘3个,L2上下缘各3个,L3椎体上缘4个,L3下缘9个,L4上缘8个,L4下缘19个,L5上缘19个,L5下缘29个,S1上缘20个,主要发生在L4~5、L5~S1椎间隙,其分布规律与腰椎间隙突出好发部位一致。69例中多发者26例(34.8%),单发者43例(62.3%)。按Modic退变分型分三型[1]:MRI表现为椎体的上缘或下缘终板结构模糊,终板下椎体内见斑片状或带状异常信号。Ⅰ型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Ⅱ型T1WI为高信号,T2WI为中等或稍高信号,2;Ⅲ型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本组病例Ⅰ型24个(34.8%);Ⅱ型40个(58%);Ⅲ型5个(7.2%),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腰椎及椎间盘退变,伴Schmorl结节形成8例(11.6%),椎管狭窄23例(33.3%),椎间盘突出20例(28.9%),骨质增生46例(66.7%),椎体不稳8例(11.6%),椎间盘膨出7例(10.1%)椎体压缩性骨折1例(2.9%)。

2.2X线片及CT表现腰椎正侧位提示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5例,6例患者行腰3-骶1椎间盘横断面CT扫描,3例提示椎体面骨质硬化。

3讨论

3.1软骨终板是位于软骨下紧贴着椎间盘的一层薄的密质骨与纤维环和髓核共同组成间盘,并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完全密封。终板炎是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它是椎间盘发生退变后终板的保护作用减弱或丧失引起邻近椎体松质骨水肿继而引起脂肪浸润。

3.2终板骨软骨炎的病理改变及MRI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软骨终板可发生一系列退行性病变导致渗透性降低,使髓核水分减少而变性。组织学上软骨终板变薄,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及减少,甚至中断或消失,由于软骨终板存在裂隙,血管可经裂隙进入髓核内,另一方面,髓核亦可经软骨终板裂隙进入椎体内,形成许莫尔结节。Ⅰ型:终板的破裂在邻近椎体的骨髓中出现了血管化的纤维组织,从而延长了T1、T2驰豫时间,导致终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Ⅱ型:邻近椎体中黄骨髓成分明显增多,使椎体T1、T2驰豫时间缩短,从而使T1WI、T2WI均呈高信号改变,提示病变脂肪化明显并处于稳定期;Ⅲ型:由于骨质硬化导致椎体T1驰豫时间延长,T2驰豫时间缩短,T1WI、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改变,此时病变处于痊愈期。三型终板信号均以矢状位显示最佳。

3.3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意义腰椎间盘退变合并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引起临床症状常相互混淆,以往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只注意椎间盘退变,而忽视终板骨软骨炎的存在。本组终板骨软骨炎患者中,14例无椎间盘突出,但有明显腰痛,其中8例经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且经MRI复查,终板骨软骨炎有不同程度好转,说明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局部腰痛的原因之一。终板骨软骨炎引起下腰痛的原因被认为是由于椎体终板的创伤与无菌性炎症致使致痛因子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合成增加,激活了伤痛感受器所导致。

3.4鉴别诊断主要与椎间盘感染、脊柱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鉴别。终板炎常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完全退变的椎间盘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4]。终板炎中,终板及邻近椎体的信号异常区与正常椎体的界限清楚,且无骨质破坏,而椎间盘感染多起病于椎体及骨皮质破坏,椎间盘信号明显升高;化脓性关节炎常有全身症状,脊柱结核有椎间隙狭窄、消失。伴发于椎间盘退变的Schmorl结节多见于少年,同时多伴有椎体前方上下缘发育不良、楔形变、脊柱畸形。终板及邻近椎体的信号异常区与正常椎体的界限清楚,且无椎体骨质破坏,而椎间盘感染的病变多起自椎体或椎间盘术后,椎间盘T2WI呈高信号,伴皮质和椎体终板侵蚀或破坏,椎旁或硬膜外炎症;脊柱结核表现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相邻椎体骨质破坏,常伴椎旁冷脓肿形成;化脓性脊柱炎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常剧烈疼痛,有发热,椎体骨髓受侵范围广泛,椎间盘和椎体界限不清,增强后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MR是检查本病的最佳方法。临床诊断工作中应注意终板骨软骨炎的存在及其临床意义,为腰痛等疾病的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郭波.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106-107

[2]韩松.腰椎节段不稳的诊治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73-74.

[3]ModicM,MasarykT,RossJ.MRimagingofthespine.Chicago:YearBookofMedicalPublishers,1989,75.

[4]AxelStaeblerMD.MRimagingofthespineinflammationanddegeneration[M].ScheringtraininginAdvancesinRadiology,199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