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因材施教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秦天喜

◆秦天喜甘肃省古浪县古丰初级中学733100

二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成就了孔子辉煌的教育事业,而且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强调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悉心揣摩、潜心研究,重新认识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把因材施教原则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这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贯彻这一原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呢?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倾心关注学生,加强因材施教的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的核心内容,因此,倾心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加强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维护学生尊严,肯定学生价值,尊重学生差异,以乐观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要以公平民主的工作作风、友善慈爱的长者风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亲疏有别,不厚此薄彼,确保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公平性。要认真研究学生,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家庭背景、健康状况……既要把握群体特征,又要关注个体特点,既要了解学生昨天“在哪里”,又要预测学生明天“去哪里”以及“去的地方”是否与他们想的一致、是否对国家有用。要遵循教育规律,抓住教育契机,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对学有困难、处于弱势的学生,以保护自尊、鼓励自信为重点,多关心,常指导,让他们在自尊、乐观、自信的状态下投入学习。如,对视听不好的学生,安排合适的座位;对心理自卑的学生,多给予精神慰藉;对懒惰松懈、自制力差的学生,加大监控指导力度;对不善言谈的学生,送去鼓励的目光,安排一份班务工作;对作文能力差的学生,提供当面评改服务等等。对学有余力、处于强势的的学生,以拓展知识视野、创新学习方法、力求最大发展为重点,多引导、常激励,让他们在“我能行”的成就感中产生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紧迫感。如,引导他们读名著、诵经典、涉猎百科知识,体会知识海洋之大;鼓励他们学名人、立大志,历练人生本领,感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谛;帮助他们借鉴先进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享受高效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

二、勤于反思,加强因材施教的有效性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增强因材施教的有效性。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言:“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问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学生,具体情境中实施因材施教,存在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互动,畅谈人生理想,交流解题心得,切磋学习方法,拉家常,叙乡情……从中捕捉相关信息,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勤反思、多研究、做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教学相长、不断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借助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网络平台,汲取国内外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再反思、再充实、再完善;观摩名师优质课,吸纳名师施教精华,在实践中再对比、再借鉴、再提高;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巧于应用,不断深化、升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使教学活动活水涌动、常教常新。

三、挖掘教材特点,增强因材施教的科学性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抓住特点,灵活处理,科学施教,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找准学生、教材、教法三者的结合点,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主动发展。或复习铺垫,使新知识成为一个容易从旧知识“进入”的“最近发展区”。如,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应从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导入,给学生一块垫脚石,降低了入门的高度。或情感激发,让学生在充满情感的状态下自我理解、自我感化,实现特定情感性最大的发展。如,学了《范进中举》,其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触动很大,教师就要趁势引导,让学生在美与丑的思想交锋中积淀品质,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或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特定情境下感悟作品。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北国风光,创设特定情境,在壮丽磅礴的画卷面前配乐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受到伟人思想的陶冶。

综上所述,研究学生、反思自我、挖掘教材,找准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结合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因材施教思想的精髓所在。在教学实践中真情投入,找准这个结合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