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

周成素

贵州省正安县土坪镇上坝完全小学周成素

【摘要】要到达这样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从创设情境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用直观的数学让学生在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中,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有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11-0039-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融洽,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明显增强。课堂要充满活力,首先是要改进教学方法。要少用演绎式教学方法,多用归纳式教学方法。志振宁教授1996年7月在菲律宾谈到教学方法时说:所谓归纳式,是先抓现象,然后从这些现象中抽出其中的精神,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原则来验证。它的特征是: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鼓励发挥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移植和组合思维的直觉性、跳跃性等等。归纳法是进行探索的方法,它容易让人走弯路,但却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教育方法。

一、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在新教材中尝试让学生体验性学习,我有了一定的收获,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对于什么样的知识需要学生体验获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也注意到在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时也要防止对接受式学习的全盘否定,有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讲还需要接受式学习。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体验性,生活化,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落实。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营造情境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教学游戏和比赛简单易行,是小学生最乐意接受和参与的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兴趣极高,接受知识轻松,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例如:认识《长正方形的周长》之后,出现一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闯关比赛。设计由易到难的题组,让学生在一次次闯关中获得积分,象《幸运52》的主持人李咏一样,每闯一关公布一下闯关积分,让学生紧张又刺激的氛围既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又增进了集体荣誉感和可贵的团队精神,积分最高的一组为优胜者。学生们一方面觉得有趣而气氛活跃,笑声频频,一方面为了获胜而努力把握每一次机会。这样每个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上的“走神”现象,而且也避免了枯燥机械的练习,在竞赛中培养了学习兴趣。此外,儿童对歌曲、韵律诗都非常感兴趣。例如,教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法时,配以有韵律的儿歌《凑十歌》,优美的曲调再配上有韵律的词,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在学完“年月日”后,我便教他们唱“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并不差”,以加深他们对大月的记忆等。爱唱歌是儿童的特性,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尽可能将所学内容成歌谣形式,再配上与内容相符合的动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竟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去开发智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既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真理,又感受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还从中学到了不少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践意识和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材编排上采用先验证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后介绍圆周率及研究史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途径也在不断地加强和拓展。对祖冲之这个数学家及圆周率早就有所了解,即使没听说过的学生,也会在课前预习中了解这些内容。因此,我就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先介绍圆周率及研究史实,再让学生亲历探究圆周率是怎么得到的,圆周长是不是刚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我首先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比较几个圆形物体的周长。在我引导下,学生会用“绕线法”和“滚动法”得出厚纸板做的圆的周长,也会用“折叠法”测量出用布做的圆的周长。但对求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觉得有困难。这时,我再次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究用一种间接方法计算圆周长,从而得出圆的周长公式。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张行涛、李玉平著,《走进校本教研》,开明出版社,2003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