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例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220例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梁润琼

(江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掌握其安全用药规律,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收集从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使用血塞通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表共220例,对此报告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例血塞通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115例(占52.27%);60岁以上患者年龄81例(占36.82%);剂型、给药途径情况,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13例,占比96.82%;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的情况,主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共132例,占39.64%,临床主要表现为斑丘疹、红疹、瘙痒等。结论应加强对血塞通的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功效。药理作用主要有扩张血管、增强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动脉粥样梗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见瘀血阻络证【1】。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作用,可增加心肌局部血流量,进而改善心肌局部微循环,纠正心肌缺氧,从而达到治疗心肌缺血的目的【2】。血塞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对血塞通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汇总、分析和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通过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检索从2012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江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血塞通ADR报告,共220例。

1.2方法

逐份查阅报告,提取报告重要信息,用统计学对报告的患者性别与年龄、剂型与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个人过敏史和家庭过敏史情况等进行汇总统计,探讨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患者性别与年龄情况

220例血塞通引起的ADR报告中,男105例(占47.73%),女115例(占52.27%),女性发生ADR的几率比男性稍大。年龄与性别情况详见表1。发生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81例(占36.82%),说明了血塞通ADR在老年人群发生率相对较高。其次是41至50岁之间,44例(占20.00%)。

表1患者年龄、性别分布

2.4患者个人过敏史和家庭过敏史情况

220例中,个人过敏史情况:无过敏史164例,不详31例,有过敏史24例,没有填写1例;家庭过敏史情况:无过敏史159例,不详61例。

3讨论

3.1ADR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220例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女性群体几率较高,可能与女性患者的机体敏感性、女性特定生理特点有关【3】。不同性别的个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不同的。女性生理有别于男性,且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较差【4】。

从表1可见,血塞通引起的ADR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提示老年患者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对象之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老年患者体质较衰弱,往往患有多种疾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脏器疾病,所用该年龄段患者使用血塞通药品的频率增大,导致出现的该药出现ADR概率也相应较高;(2)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代谢能力差,组织功能降低,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敏感性增加【5】。(3)老年人常年需要药物维持,所用药物较多,成分复杂,与血塞通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大。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不同的,特别是对机体耐受力差的老人更应慎重用药。故应根据年龄不同和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结合剂型优势和特点,合理科学的用药。

3.2ADR与给药途径及剂型的关系:

从2.2可以看出,使用血塞通注射剂后出现ADR的213例,占96.82%。血塞通注射液是三七总皂苷的纯中药制剂,具有降低机体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和扩张心脑血管等药理作用,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后遗症、冠心病等的治疗【6】。血塞通药品作为治疗心脑血管常用药,因其治疗的有效性和性能的稳定性深受医生和患者喜爱,但其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患者遗传差异性的存在,每个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时不同的,即药物反应存在个体差异【7】,这包含免疫学方面的因素和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因为静脉给药比其它给药途径(口服、皮下注射、肌注等)疗效快。药物可被全部利用,对不能口服或不宜其它给药途径者更为实用。但是,药物快速直接进入血液,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因此在病情允许、保证治疗有效原则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药物给予的途径:首选口服给药,次选肌注给药,最后选择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能够明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后对身体造成的损害【8】。

中药注射剂起效快,便于临床急症临床应用的特点,但由于缺少缺少消化道及防御系统的处理,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9】。除此之外,药液溶媒选择不当、配伍不当,滴速过快、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过长等,均可引发ADR。故在临证之时应尽力减少联合用药,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掌握药物效应,最大程度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使用血塞通注射剂的患者,整个用药过程都要全程密切监测,尤其是静脉滴注开始后的30min内,一有异常情况就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ADR与累及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血塞通药品引起的ADR与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此外还包括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及其他损害等等,其主要临床表现多样化,以斑丘疹、红疹、瘙痒、寒战、发热、气促、恶心、呕吐、头晕、潮红、心悸等为主。其作用机制为药物中的半抗原与体内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从而诱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10】。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血塞通药品,尤其是血塞通注射剂,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用药剂量,不可随意超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并要重视对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

3.4ADR与患者个人过敏史和家庭过敏史的关系: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过敏反应均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是外来性抗原物质与体内抗体间所发生的一种非正常免疫反应【11】。过敏反应,与过敏体质有关。在220例ADR反应中,记载有个人过敏史24例。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应避免使用容易致敏的中成药,尤其是使用中药注射剂品种。所以,在临床问诊时应重视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对过敏体质患者应慎重用药。

参考文献

[1]邹薇,徐月萍,吴海雯.45例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0):65-66.

[2]张国强.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29):88-89.

[3]闫素英,褚燕琦,张维,等.28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5(4):58.

[4]冯陆冰,马青松.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10):59-61.

[5]张丽,赵怡婷.623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2):151-153.

[6]陆妙,黎涛.我院16例血塞通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14):1103-1104.

[7]张祥,孙高磊.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J].科技视界,2013,(15):175-176.

[8]王联德,张学凤.静脉给药不良反应102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5):156-157.

[9]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5-706

[10]常晓红,申丽萍,张幕莉,等.44例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4):304-305

[11]张青叶,丛月珠,郝勇,等.浅析中药过敏反应[J].中国药事,1997,11(3),205-207.

作者简介:梁润琼,女,毕业学校:广东药学院,主管中药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单位:江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