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三校生高复数学中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三校生高复数学中的应用探索

管伟平

管伟平(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200444)

摘要:剖析建立行动导向的充要条件,探索、说明基础课程也能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但周期较长,基础工作要提前介入,是一个贯穿整个二年半“三校”教学的项目。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源动力学习素养

一直以来认为在基础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不适用,事实在深入探究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发现这种观点是没能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真正涵义及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客观条件。之所以广泛地认为在专业教学中能够推广该教法,是因为三校的学生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及向往从事该专业类工作的愿望。姑且不论这种设想是否切合实际,倒是说出了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就是学生必须有学习的”源动力”及贯彻行动导向教学的方向性。参加三校生高复的学生是有学习方向的,那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就是手段及课程设计的技巧问题了,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统一考试的成绩,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三校生高复数学中还是值得推广的。它的内涵,即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中的真正的主角就能充分展现。

一、培养进一步学习的学习动力是成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是具有明确行动目标的学生;学生如果不具备进一步学习的学习素养,且主观意识上不愿参加高考,任凭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是徒劳。如何解决参加三校生高复的学生在毕业前才会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学习方向问题才是关键,是成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观条件。基于目前的初中生中考分流的现状,进入“三校”的学生在进一步学习的学习动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几乎都是中考的“失败者”,那么在“三校”的初期的学习中,学校、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等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合于他们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学习素养的环境,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任务重、时间紧”,积极地配合任课老师完成教学计划,即学生必须具备向着目标前进的“源动力”,从而为最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创造必要的条件,具体做法本文不作详述。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素养是成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充分条件

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什么能在专业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一是有明晰的专业方向,甚至最终会落实到完成某个作品或成品,一般都是较小的项目,时间控制在一个月内。其二专业课程是分成几个模块进行的,每个模块就是一个项目,最终的水平检测可能是等级工的考核。基础课程也可以模块、项目化,如果将高考看成是最后的检测,那么行动导向教学法一样可以生根开花。只不过工作要从一开始就要做,且是一个贯穿整个二年半“三校”教学的项目。

在实际的教学中则必须采取提前介入的方法,特别是在综合练习中使用引导文的形式,将问题归集为是什么类型的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哪些公式,那些是中间变量,具体解答的步骤,有没有其它解题方法,如何检验等七个小问题(简称解题七问法),先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程知识点完成的同时将该学习素养养成,这是最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充分条件,类似中医药治疗中的“开路药”。

以下就一个高复冲刺课程展开介绍:

【教学内容】

1.本教学内容来源于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考试《考试大纲》,注重考核数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试卷结构中含填空题、选择题、解答体三种题型。

3.模拟试卷结构形式,学生反复练习。

4.重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运算能力。

5.难点: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整理、巩固已学知识点。

2.方法能力:观察、交流获得新的解题思路,提高破解解答题的方法能力。

3.社会能力:培养学生挑战及应对挑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对象】

1.先知识能力:通过两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数学科考核的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解题七问法”。但不能完全掌握考核的基础知识、也不能灵活地使用基本技能去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解题能力亟待提高。

2.学生普遍对该科程特征:有学习的愿望,特别经过三月份部分普通高校依法自主招生,本次参考的意向性明确,但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3.学生心理特征:希望把握住最后的冲刺机会,进入高职进一步求学。

【教学材料】

1.教学用材料:《考试大纲》、教科书、综合练习、模拟测试试卷。

2.补充教学材料:背景情境,基本概念、公式集,角色卡。

3.教学媒体及其他教学要求:多媒体设备(现场最好有打印设备),教学课件,附带学生终端的多媒体教室或常规教室。以连续4教时为佳。

【教学教法】

1.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法、头脑风暴法。

2.教学法选择依据:(1)在学生较为熟悉的游戏背景中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有趣性。(2)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所扮演角色的碰撞,游戏中将学习的能力提高,在同组同学间的互帮下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展现出知识的有用性。(3)由简单的首轮引导到进行中的求变,拓展出社会生存能力的模拟,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

【教学流程】

(一)战争(游戏)背景:

1.教师除首轮外,在每轮前分析各国形势,布置各国攻守环节,审核各国计划(可明标、可暗标)。

2.每回合两国攻守时间为10~15分钟,个人攻杀5~10分钟。

3.每组成一国,有2~3人组成,3人角色可分成“守”、“攻”、“谋”(后期也可分成“守”、“攻”、“攻”),2人分成“守”、“攻”。

(二)计分说明:

1.首轮20分组员数为基本国家分值,每人各持2分5杀。

2.每轮结束低于国家基本分值一半将有灭国之灾,可谋求本组个人手中杀分保国,保国不成将于其它国家签“城下之盟”(“城下之盟”为重计评分表)。轮中高于20分的个人可谋求立国,合纵立国需40分以上。

3.攻防均有“得”、“失”分,防守仅一人(可与谋商讨),

(三)每轮进攻计划:

1.由本组头脑风暴产生.

2.计划引导文:(1)我们进攻的任务是老师指定,还是可选?(2)老师指定的进攻方向是哪一组?他们防守什么题目?(3)他们防守的题目共分几小题?(4)他们防守的题目容易吗?需要调整吗?(5)他们防守的题目中,还有哪些重要的问题?(6)试卷前16题中,有难题吗?(7)以前见过的题型中有其他问题吗?(8)他们防守的题目中哪题需要写步骤?(9)老师没制定进攻方向,我们的实力是攻哪题有利,攻几题?(10)我们需要和别组联合吗?是联合进攻,还是联合防守?(11)填写的进攻计划表总分为12分吗?(12)备选题是哪一题?

(四)回合评分表说明

1.概念与公式:攻守方约定的答题方式,分值为1~2分组员数,无合纵。

2.小题计分(含合纵):攻守约定的答题方式,分值为1~4分组员数。

3.大题计分(含思路、步骤、合纵):攻守约定的答题方式,分值为1~12分组员数。

4.杀:攻守方无约定的答题方式,每杀成功计2分(单挑),可累计使用(组内联横)。

【实施后记】

正式实施行动导向角色扮演法前有一次水平测试考试,班级平均成绩为58.78分。

第一次实施该教学法后模拟考试,班平均成绩为64.17分,但是其中部分题目学生练习过。

第二次实施该教学法后模拟考试,距离正式考试的时间为10天,学生已进入专业课程的辅导及考核阶段,班平均成绩为62.28分。

初步分析是该方法利用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起到了加强综合解题能力的目的。正式考试班级平均成绩为62.25分。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文化课考试,数学卷的平均分为54分。班级综合其它学科,最终录取率达84%,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升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