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分析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

李文涛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山东淄博255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类型及特点与用药管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药学部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自愿接受中药制剂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特点,分析其用药管理对策。结果:女性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率略高于男性,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高于其他类型,经静脉滴注者高于其他非要类型,消化系统(42.6%)及皮肤黏膜(29.2%)累及情况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结论: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客观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以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因素相关,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提升其中药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用药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4-0048-02

Analysisofthe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adversereactionscaused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andmanagementstrategie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typesandcharacteristicsofadversereactionscausedb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andthemanagementstrategiesofmedications.MethodsThedataof82patientswhoweretreatedwi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andhadadversereactionsduringtheperiodfromJanuary2017toAugust1818inourhospitalwerecollected.Clinicalresearchwasconductedtoanalyzethetypes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adversereactions,andthemanagementstrategieswereanalyzed..ResultsTheadversereactionrateof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infemalepatientswasslightlyhigherthanthatinmales.Thedurationofadversereactionsymptomswashigherthanothertypeswithin1hour.Theintravenousinfusionwashigherthanothertypes,digestivesystem(42.6%)andskinmucosa(29.2%).Theinvolvement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othertypes,P<0.05.ConclusionTheobjectivefactorsleadingtotheadversereaction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aremorecomplicate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canbeformulatedtoimprovethesafetyofmedicationandimprovethesafety.Amongthem,theapplicationeffectofthedrugisworthrecommending.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Adversereactions;Medication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加强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控,是保障药品安全,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的重要途径[1]。在此背景下,本次研究选择82例接受中医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相关内容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药学部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自愿接受中药制剂治疗且存在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特点,其中女性42例,男性40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5.5±12.5)岁;42例给予静脉滴注给药,20例给予口服,15例给予肌肉注射,5例为外部(局部用药);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分析,排除其他先天性疾病及相关传染性疾病,其基础资料对比之下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抽选的82例患者资料,按照年龄、性别、给药方式、?ADR影响器官或系统等差异将其进行对比分析,按照《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制度中的相关标准,针对其主要因素给予相应的用药管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不同年龄、性别、不良症状持续时间、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系统等因素之间的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式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情况

82例患者中,10~20与51~60岁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其可能与儿童、老年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有关,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情况[n,%]

2.2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时间对比

8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中,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者56例,1~24h者12例,24h以上者14例;不良反应维持时间在1h内者显著高于其他反应时间,P<0.05,详见表2。

表2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时间对比[n,%]

3.讨论

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用药中具有较为悠久的应用历史,随着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中药药理不断完善,同时应用现代医疗技术进行成分提取的需求不断提升,

其中包括片剂、膏剂、丸剂、气雾剂、胶囊、注射剂等类型,因此加强对中医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是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中药药理复杂,种类众多,在临床用药中,素有“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而中医能“补偏救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受到不同加工、炮制、配伍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某些药物的毒性,从而造成一定的临床不良反应。现代医疗研究发现,中医治病精于辨证,若辨证失误,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更趋加重,即所谓“虚虚实实之弊”[2]。本次研究发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其可能与男女之间生理状况差异有明显关联;同时,10~20与51~60岁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概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10~20岁患者均为儿童,51~60岁为老年患者,因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展完善,且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其抵御疾病的能力较低,因此在面对药物的选择时需注意谨慎,合理选择药物剂型与给药方式[3]。同时,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给药类型;同时,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症状维持时间1h内属于高发时间段,累及器官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与皮肤黏膜系统;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除了注意患者自身条件差异外,还需结合药品剂型、给药方式、维持时间及累及区域等方面的差异,制订相关的药品管理措施,严把药品采购标准,避免与西药的同时使用,强化用药监控质量。

综上所述,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客观因素较为复杂,其中以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等因素相关,同时针对其症状维持时间及累及器官、系统,制定相应的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提升其中药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邢佳振.探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分析结果和用药管理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5):913-916.

[2]卢运超.我院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安全用药研究[J].海峡药学,2017(12):276-278.

[3]贾振祥.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J].世界中医药,2016,11(7):1348-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