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生态建设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张慧娟

晋城市中智方略咨询中心山西晋城048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同时也伴随着乡村建设的过程。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个性、记住游子乡愁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和有效形式。

关键词:生态建设;乡村;振兴之路

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大力推进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就是要注重乡村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重形成鲜明的乡村个性特征。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借景造势,打造品牌;丰富内涵,彰显特色。

1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意义重大

乡村作为一个与城市相对应、相对独立的生态和社会单元,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着眼点和归宿必然是把人的需求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上加以考虑,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环境、资源和人的发展问题,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就是以人为本,以乡村为单元,通过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功能得到最大实现,从而满足人的需求,营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正是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之上,更加注重文化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更加凸显生态建设中的“文化元素”。它强调的是生态与人、文化与人以及生态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可以说是建设文化中的生态,也可以说是建设生态中的文化。文化生态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状态,生态是美丽乡村的载体和外显,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和精髓,也是美丽乡村创建最重要的功能。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价值,不仅仅表现为人的文化追求、文化活动、文化涵养,而且表现在生态环境的文化取向、文化价值、文化品牌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生态建设,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更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2生态建设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2.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要力求与乡村整体发展思路相统一[2]。传承乡土中国的文化血脉,是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规划,不仅是空间形式与功能设计,而且是整个乡村个性特征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延续,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要着眼于文化生态的视角,融合乡村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元素,充分发挥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功能。大到乡村标志性建筑、绿化广场、空间走道、田园风光的总体风格,小到具体文化设施,如雕塑、小亭、绿径、橱窗,乃至村名、楼名、路名、桥名等,都要做好文化生态规划,并力求与乡村整体发展思路和谐、统一。要合理组织利用好各种文化生态要素。美丽乡村文化生态规划,肩负着统筹安排乡村空间及土地资源、彰显乡村个性特征、提升乡村文化品位的使命。要尊重自然、科学布局,达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乡有水乡的风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民族有民族的风韵。要立足于现有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习俗与经济水平,合理地组织利用好各种文化生态要素,将农耕、孝廉、儒学、书画、饮食、休闲、养生、太极、民俗等文化要素融合到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之中,最大程度地提升内涵和品质。

例如,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自“美丽桂林•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后,农村不再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幅幅如画般的田园风光。“清洁乡村”建设升级为“生态乡村”建设后,桂林市将乡村建设和生态产业建设融合在一起,一个个“马蹄村”“银杏村”“葡萄村”等特色乡村不断涌现;一些村庄拆掉废弃的老房改种绿色植物,环境变好后游人接踵而来……各村在建设“生态乡村”的同时,也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带动生态乡村的建设[3]。

2.2借景造势,打造品牌

要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美丽乡村文化生态价值的彰显,不仅是一个乡村生态形象的宣传,而且是人文精神的展示。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要充分用好名村、名山、名水、名桥、名园、名亭、名宅、名人等文化生态资源,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旅游大篷车”、现场体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充分展示美丽乡村的文化生态亮点,彰显文化生态价值。要打造乡村文化生态品牌。围绕资源禀赋差异和产业发展方向,找到文化生态建设的结合点,分门别类地制定各个乡村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进行精准定位,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要注重“点、线、面”结合,着眼长远,打造精品,重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要做实美丽乡村品牌与内涵,利用人物品牌、历史品牌、文化品牌、自然品牌等,做深做精做透经营乡村文章,转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放大品牌效应和经济社会效益。

例如,在首府南宁,邕宁区蒲庙镇联团村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池塘清淤、修拱桥、建凉亭、种花种树……你追我赶建设新家园。在生态乡村建设中,南宁市力争到2016年底,建设绿化示范村700个以上;2015年底全市100%的建制村公路实现通畅;2016年底,力争实现建制村客运通达率88%以上;2016年底,力争让全市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体系初步建立,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基本完成。

2.3丰富内涵,彰显特色

要善于化“无形”为“有形”。美丽乡村集发展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于一体,应该是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典范,是让农村人乐享其中,让城市人心驰神往的所在。要赋予美丽乡村创建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从乡村的山水、田园、屋宇、道路、花木等入手,塑造乡村的文化生态形象,将“无声”的乡村特色、人文精神融入到“有形”的自然环境和物质设施中来。要彰显乡村建设的个性与特色。乡村之美,美在特色。要按照“生态优美、底蕴深厚、环境美好、特色鲜明”的目标,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而立、因村而异,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乃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决不能盲目模仿城市,照搬照抄,更不能“千村一面”,泯灭个性。

总结

党中央非常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作出批示,强调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长远之计。实现产业联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参考文献:

[1]翟向坤,郭凌.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04):635-640.

[2]杭丽华.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对乡村儒学现象的思考[J].开发研究,2015(03):27-30.

[3]徐成钢,施俊天.论乡村景观建设中的视觉生态观——以浙江省金华市新农村的视觉生态建设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03):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