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0例临床分析

杨文

黑龙江省富裕县人民医院传染科161200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市医院从2011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阶段为(31.4±13.9)岁。所有病人都有发热的症状,其中有70%患有咽峡炎,68.6%的脾偏大,65.7%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29%患有皮疹,15.7%的肝偏大,11.4%出现头痛的现象。发病时间不固定,3月—7月是多发期。在血常规检查中,有50%的病人的白细胞数量增加,81.4%的病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比例大于35%。在分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扁桃体的过程中,淋巴细胞高于35%的症状可以有效的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大部分的病人肝功能都不正常,大约一半的病人ALT大于5ⅹULN,然而只有8.6%的病人TBIL的上升幅度超过了一倍。2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病人均死亡,治愈率为92.9%。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没有必要采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品,而且病人预后效果良好。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EBV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V导致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大多数的患者为青少年或者儿童,成人病例所占的比重较小。成人患病后的症状表现种类很多,而且患病症状与扁桃体炎或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相似,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比较多。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脏器被损坏,累及肝脏。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市医院从2011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龄阶段为(31.4±13.9)岁。在住院前的病程是(22.5±40.9)天,其中有2例病人属于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所有病人都有发热的症状,其中有70%患有咽峡炎,68.6%的脾偏大,65.7%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29%患有皮疹,15.7%的肝偏大,11.4%出现头痛的现象。发病时间不固定,3月—7月是多发期。

2、方法

⑴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并合并皮疹、脾大和肝功能异常中的任何一项;②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③血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④EBV抗体阳性。符合前2项,并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可做出诊断;如具备后2项中的任何一项可明确诊断。

⑵统计学处理:应用stata软件7.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3组以上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室结果

白细胞(10.0±5.3)ⅹ109/L,淋巴细胞比例53.4%±15.5%,异形淋巴细胞31.1%±18.9%,血小板(181.0±80.5)ⅹ109/L。13例(18.6%)白细胞降低,22例(31.4%)白细胞正常,35例(50.0%)白细胞升高。57例(81.4%)淋巴细胞比例>35%,41例(58.6%)淋巴细胞比例>50%。30例(42.9%)外周血涂片异形淋巴细胞>30%。6例(8.6%)血小板减少,5例(7.1%)增多。

肝功能检查:ALT(295.0±265.6)U/L、TBIL(23.1±30.8)μmol/L。65例(92.9%)肝功能异常,其中9例(12.9%)ALT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23例(32.9%)ALT为(2~5)ULN,21例(30.0%)ALT为(5~10)ⅹULN,12例(17.1%)ALT>10ⅹULN。但仅6例(8.6%)TBIL>2ⅹULN。CRE为(71.2±33.2)μmol/L,仅1例(1.4%)CAEBV患者出现CRE升高。乳酸脱氢酶为(480.7±198.0)IU/L。血清学检查发现EBVIgM阳性率为50%,EBVIgG阳性率为91.7%。EBVDNA载量中位数为4.1log10copies/ml。

2、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对23例病人采用了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其中对14例病人予以阿昔洛韦或者结合抗生素的治疗,7例病人予以结合抗生素或者利巴韦林的治疗,2例病人予以结合抗生素或者更昔洛韦的治疗。对31例病人采用结合抗病毒或者糖皮质技术治疗方式,其中对19例病人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17例病人予以对症治疗或者只提供保肝药物。70例病人的住院时间是(11.6±6.8)天,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间为(13.6±9.4)天,抗病毒治疗的时间为(11.6±4.9)天,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的时间为(13.2±8.1)天。

三、讨论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脾大、咽峡炎、发热或者淋巴结等。平均的发热时间阶段是(13.9±6.8)天,发热延续时间一般都会超过一个星期。患病时间比普通感冒的时间更长,最长的情况可以达到30天。如果发热的问题一直不能减轻,甚至超过了三个月,极有可能会引发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预后很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病症状与扁桃体炎或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相似,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比较多。导致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包括: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初期,没有足够的特异性,而且这种疾病学科专业要求很高,有些医生缺乏对其他疾病种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会根据病人表现的咽痛症状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会将皮疹表现者诊断为药物性皮疹疾病等等。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充分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点,提升诊断与治疗能力,帮助病人接受正确、科学的治疗。

成人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较少,但是临床症状很多。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有50%的病人的白细胞数量增加,81.4%的病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比例大于35%。因此,尽管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加,但是如果没有出现脓性扁桃体炎,不能运用抗生素进行质量。本次研究发现,在分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扁桃体的过程中,淋巴细胞高于35%的症状可以有效的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100%。大部分的病人肝功能都不正常,大约一半的病人ALT大于5ⅹULN,然而只有8.6%的病人TBIL的上升幅度超过了一倍。大部分的病人的症状不太严重,恢复时间较短,而且住院治疗的时间也会比病毒性肝炎病人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EBV属于DNA病毒,是孢疹病毒科。从理论的角度考虑,可以为病人提供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或者更昔洛韦等药物质量。对于出现喉头水肿、咽峡炎、溶血性贫血或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症状的病人,应该考虑予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治疗方式、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法以及抗病毒治疗结合激素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比抗病毒治疗病人更短,这可能和病人的患病程度有联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过程具备对症性,一般都能够治愈,没有必要采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病毒药品。成人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预后都比较良好,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致死性的噬血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与肝衰竭。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被运用在治疗过程中时,退热的时间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同。

本次研究的2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病人均死亡。CAEBV的预后水平较低,大部分的病人会因为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主要因素在于心脏功能衰竭、干衰竭、机会性感染、淋巴瘤或者嗜血细胞综合征等,而且始终没有良好的治疗方式。但是从总体上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疾病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的病人预后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常春明.α-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01)

[2]王爽,熊域皎,刘彦伶,贾蓓,黄文祥.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临床特点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