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青浦区居民膳食营养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2011年上海市青浦区居民膳食营养调查分析

李丹华高红梅马英李燕朱忆闻

李丹华高红梅马英李燕朱忆闻(上海市青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99)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膳食调查和医学体检。结果上海市青浦区居民蛋类、鱼虾类消费量基本达到推荐量,但畜禽肉类、油脂和盐消费过多,谷薯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消费不足。居民能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摄入不足,但脂肪、钠的摄入偏高。结论上海市青浦区居民膳食状况有所提高,但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

【关键词】营养调查膳食结构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34-02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共卫生及疾病预防工作不可缺少的信息基础。由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第五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将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非贫困县、贫困县四层,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50个县作为监测点,青浦区被抽中为中小城市监测点之一[1]。本文将根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分析上海市青浦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

1.对象与方法

1.1抽样方法和对象

采用与人口成比例抽样(PPS)的方法抽取6个居委会(村),保证每个抽样点在城镇与乡村的分配与青浦区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比例大致相同,每个居委会(村)随机抽取75户家庭,其中3天24小时膳食调查30户,食物频率调查25户,即食食品调查20户,每个被抽中家庭中所有常住家庭成员均为营养调查对象。另随机抽取1所小学和1所中学中6-17岁儿童青少年,每个年龄组各20人,孕妇30人,实际询问调查1326人,体检1296人。

1.2调查内容

询问调查是采用入户的方式对调查对象家庭基本情况、个人健康情况、身体活动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是采用称重法、24小时膳食回顾法、食物频率法和即食食品问卷收集居民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医学体检是对抽样人群中所有6岁及以上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

1.3统计方法

采用PASWStatistics18统计软件作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居民各类食物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类消费量169.41g,薯类10.70g,豆及豆制品16.34g,蔬菜249.73g,水果51.37g,畜禽肉类110.22g,鱼虾类48.25g,蛋类27.35g,奶类58.45g,食用油45.74g,盐8.37g,酱油13.04g。

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能量1800.96kcal,蛋白质60.87g,脂肪89.18g,碳水化合物186.05g,膳食纤维9.09g,视黄醇198.98μg,硫胺素0.68mg,核黄素0.85mg,维生素C83.74mg,维生素E37.80mg,钙492.17mg,铁20.54mg,锌10.02mg,硒41.48μg,钾1547.39mg,钠6110.84mg(表1)。

表1上海市青浦区居民各类食物及主要营养素摄入量(每标准人日)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是近十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全面的一次调查,也是上海青浦区历年来最大的一次营养调查,虽然青浦区的抽样调查是在全国水平上的抽样,其代表性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有一定的失访,但由于样本量较大且抽样点城镇乡村人口比例、男女比例与青浦区总的人口比例大致相同,因此其结果对了解青浦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从调查结果可见,青浦区居民膳食状况有较大改善,居民食物消费品种丰富,但膳食结构不合理,畜禽肉类、食用油和盐消费过多,蔬菜、大豆类食物消费偏低,谷类、水果、奶类消费明显不足,畜禽肉类、食用油和盐人均每日消费量分别为110.22g、45.74g、8.37g,虽然较上海市2002年的平均水平有所下降[3],但仍高于膳食宝塔推荐的合理范围。谷类、蔬菜类、水果类、奶类、大豆类人均每日消费量分别为161.41g、249.73g、51.37g、58.45g、16.34g,明显低于上海市2002年平均水平及膳食宝塔推荐的合理范围。蛋白质供能比13.9%,高于10%~12%的合理范围;脂肪供能比达43.2%,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2.7%,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4]。

居民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量基本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推荐量,但人均每日能量、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摄入明显不足,分别为RNI的75%、81.2%、48.6%、60.7%、61.5%[5],蛋白质摄入量低于上海市2002年平均水平,且优质蛋白质比例为47.97%,低于60%-65%的合理范围[4]。

按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31.5%和12.6%,高于上海市和全国城市平均水平。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1.1%和8.8%,虽低于上海市平均水平,但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为了改善本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达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提高全民营养水平的目的,我们建议政府要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宣传改善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措施,建立社会完善的公共营养体系;定期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及时掌握信息,并根据监测结果,针对不同人群给予膳食营养指导。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M],北京,2011.

[2]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3]刘弘,郭常义,高围溦等.2002年上海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6):457-465.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J].营养学报,2001,23(3):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