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刘铭珍岳兰萍刘兴山

刘铭珍岳兰萍刘兴山(山东潍坊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山东潍坊261041)

【中图分类号】R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156-02

【摘要】目的观察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以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治疗,对照组以得舒特联合培菲康治疗,疗程4周。结果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能显著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改善精神情绪状态,且停药4周、停药8周仍能维持较好的疗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满意。

【关键词】柴芍止痛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培菲康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全球人群中有10%-20%的成人和青少年具有符合IBS的症状,女性多于男性。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西药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但复发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在2007年—2009年应用自制中成药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按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及中医泄泻(肝郁脾虚证)辨证标准,本研究共入选病例120例,均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培养+药敏、血生化、腹部B超、结肠镜或消化道钡剂透视等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病变,无心血管、脑血管、肝脏、肾脏或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无精神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6~65岁,平均40.4岁;病程6月~21年,平均4.2年。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4岁,平均38.8岁;病程7月~19年,平均3.9年。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柴芍止痛丸(系我院自制中成药,由柴胡、白芍、陈皮、白术、防风、砂仁、茯苓、薏苡仁、补骨脂、山药、五味子、甘草组成)9gbid,培菲康420mgtid。对照组:得舒特50mgtid,培菲康420mgtid。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不再服用其他药物,忌食生冷、辛辣,戒烟酒。

1.3疗效评判标准

1.3.1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定等级分4级: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腹痛、腹胀、粘液便及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效:腹泻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腹痛、腹胀、粘液便及其他症状大部消失;有效:腹泻次数及便质改善,腹痛、腹胀、粘液便及其他症状均有好转;无效:腹泻、腹胀痛、粘液便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1.3.2精神情绪状态观察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内容,依据治疗前后的总积分,观察患者精神情绪状态的改善情况。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4周(疗程结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8.3%,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停药4周、8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8.3%,对照组分别为75.0%、66.7%,P值均<0.01,治疗组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对照组内,与治疗4周(疗程结束)相比,停药4周P>0.05,停药8周P<0.05,提示停药4周临床疗效与治疗结束时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但停药8周后临床疗效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照组临床疗效维持时间短。而治疗组内,与治疗4周(疗程结束)相比,停药4周、8周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维持时间较长。

2.2精神情绪状态比较2组于治疗4周(疗程结束)、停药4周、停药8周各时间点相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精神情绪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对照组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疗程结束)时P<0.05,精神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但停药4周、停药8周时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患者精神情绪状态改善难以长久维持。治疗组内,治疗4周(疗程结束)时精神情绪状态明显改善,且停药4周、停药8周变化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患者精神情绪状态改善在治疗组得以长久维持。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但又缺乏可以解释的形态学或生化检查异常。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肠道炎症与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失调、神经-内分泌、精神因素、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中医“泄泻”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思虑劳倦关系密切。忧思恼怒过度,可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腹痛。肝气郁结则乘脾,或思虑劳倦损伤脾气,脾气虚,运化无力,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反为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为泄泻。湿邪蕴结肠道,故见粘液便。其病位在肠,与脾、肝、肾密切相关,病初在脾、在肝,病久则脾虚及肾,脾肾阳虚,脏腑失于温阳,以致病情迁延难愈,肝郁脾虚是发病关键[3,4],治宜疏肝理气、健脾补肾、和中止痛。

本中成药方中,柴胡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白芍敛阴养血,平肝柔肝,抑肝扶脾,缓中而止痛,两药疏肝理气止痛,共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和中,益气生血;砂仁健脾化湿,温中行气止泻;茯苓利水化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薏苡仁除湿健脾,止泻;陈皮辛能利气,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共能健脾理气,化湿止泻,为辅药。山药之甘淡,辅助白术,既可健脾,又能渗湿止泻,且能补肾;补骨脂补肾温阳,温脾止泻;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养心、安神,收敛固涩;防风散肝郁醒脾气,又能胜湿,共为佐药,且白芍配防风有抑肝、柔肝、疏肝、扶脾、醒脾、燥脾的作用。甘草益气补中,清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疏肝健脾、理气止痛、补肾止泻,且养心安神。且药理证明:陈皮、茯苓能抑制肠平滑肌收缩,白术可双向调节胃肠道运动;白芍、防风镇痛,茯苓、薏苡仁镇静,可改善精神、心理异常,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白芍、防风、补骨脂、甘草等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白芍、防风、茯苓、山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加入培菲康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对治疗起协同作用。

总之,柴芍止痛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服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DrossmanDA,CorazzlariE,DelvauxM,eta1.RomeⅢ:The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Thirdedition(KS).AllenPress,Inc,2006,492.

[2]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3]刘周怀,齐爱珍,李振荣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病机病理浅析.陕西中医,2005,26(9):974.

[4]刘穗宁.分阶段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44-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