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论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王海娥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王海娥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对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分析,提出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对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34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67-02

一、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一,现阶段,高职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约束能力、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较差,不能吃苦耐劳,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容易被一些不良情绪影响,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为其他的几句简单的批评或者是感情问题而产生轻生的念头。第二,大部分高职学生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不好,信心不强。尤其是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努力仍然是上不了本科学校,只能选择高职,心里上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并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社会和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则更会给高职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致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和以后的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第三,高职学生普遍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部分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导致社会和学生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的了解,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没信心,担心所学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热情,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学生进校后花钱阔绰,学习上没有兴趣、没有动力。这些学生往往养成上网、酗酒滋事、逃课等不良嗜好。这种现状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第四,高职学生普遍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头脑活络,兴趣爱好广泛,动手、实践能力突出,文学艺术体育特长明显。

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方式

1、课程体系创新。

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工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为例,通过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对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构建由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组成的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体系和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充分考虑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相关教材重复性内容,删除陈旧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根据“营造现场氛围,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建立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应用能力,满足就业需求”的原则,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加强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项目推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云南经济管理学商学院通过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找到与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创业大赛最大的启发在于可以通过创业大赛来完成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教学改革尝试。

创业大赛的实训涵盖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7个模块(项目选择、市场调查、可行性分析、竞争分析、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风险管控)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分别由七位不同的老师来担任。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时,需要整合这7个关键模块的知识,同时需要根据所选择项目本身的特点完成这些知识模块的具体应用。在计划书的整个撰写过程当中需要整合远不止这7个模块的知识,这个为今后的理论教学和课程编排有了很大的启发即可以尝试围绕创业计划大赛来进行理论教学课程的编排,同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可能需要做进一步的革新。

从学生对创业计划大赛的热情程度和具体的表现和成果来看,我们完全有必要将这个实训项目坚持下来,并进一步总结和加以提炼,以期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下一步的计划是通过提升质量和打造成熟的创业投资机制,使目前的创业计划转化成为创业现实,最终实现实体企业对某些高品质创业项目的实际运作和经营。从学生方面来学,通过几个人一组的创业大赛小组的选项、调研、撰写等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与企业专家面对面的请教和沟通,增强了学生对企业岗位的认识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催生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要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重构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构建

校企合作的理念:他方中心,合作共赢。营造校企合作平台,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工学结合,对企业带来如下好处:提供合格人才、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完成应急任务、为企业贮备人才,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企业全面参与校企合作的工作任务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论证;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的组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具体试运行了如下几种方式:

1、“公司经营+教学车间”模式。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计算机传媒学院成立了“广告设计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

(1)项目设计课题由公司与广告设计教研组共同制定,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室实训,增加集中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利用工作室资源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在生产实践中边学边干,增加实践能力。

(2)“真题假做”即从设计公司收集有代表性的项目课题,融入到教学环节里面,让学生把实际项目作为训练,在现实的模拟环境中进行岗位所要求技能的操练,实现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此环节中学生不直接为企业服务)

(3)“真题真做”即直接承接公司项目,并挑选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学边干,在练中学,在学中干。秉承以教学为主,接单为辅的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组织学生到对应公司进行参观考察,理解公司的管理模式明确职业修养。工作时按企业的实际工作进度,完成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并从团队合作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专业制作技能等多方面进行。按工作岗位素质要求将学生按能力特长分成不同工作岗位,并在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薄弱的知识补充。

2、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获得“产学研”相结合的多赢途径。我院的漫崖咖啡实训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我院与云南漫崖经贸公司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对咖啡的认识和对咖啡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方便学生在咖啡领域的创业。通过主办咖啡知识讲座,学生社团顶岗参与实践,参与东西方文化节的销售活动,定期的考级考证的培训全方位的参与到教学中,培训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咖啡文化的了解。

3、校企互动式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

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企业工程师走进学校给学生授课,同时学校教师给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2011年12月商学院组织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的70名学生去温州金鼎酒店实习,带队老师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岗位,学生在前台、餐饮、客房等岗位实习3个月,真实体验到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企业经过双方的协商要有书面的《校企合作协议》,从高职院校角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按照企业要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承担培训任务,共享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服务。从企业的角度可以从五个方面考虑:提供实习岗位,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参与课程建设,提供就业岗位。组建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定期举行校企合作例会制度,协调相关工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公司经营,学校引进企业及校企互动等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真正以企业岗位为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颖,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2、郑育新,建立“校企合作”良性机制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02期

3、冯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