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俞碧霞

俞碧霞(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的15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主要与患者皮肤对于透明敷贴上的粘胶或消毒剂过敏、气候及病人的抵抗力、置管后维护不当有关。结论合理选用敷贴和消毒剂,加强宣教、细致的观察,及时处理,正确、规范的置管后维护,是有效防治接触性皮炎的关键。

【关键词】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接触性皮炎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4-0020-02

多数肿瘤患者需要化疗。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可达1年),可避免患者频繁扎针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的优点[1]。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不仅给病人带来不适,也容易导致PICC的感染,影响导管的留置时间和患者的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于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对15例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进行原因分析,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调查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行PICC置管126例中有15例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3.6岁,均为多程化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于置管后7-133天发生。接触性皮炎临床特点为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澄清,水疱破后为糜烂面,有时甚至发生组织坏死[2]。以上15例均由皮肤科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其中5例病人仅表现为敷贴部位瘙痒、部分红斑,6例病人均表现为敷贴部位瘙痒、红斑伴散发丘疹,另有4例病人表现为瘙痒难耐、红斑及敷贴部位泛发的丘疹。

2、材料

所有病人均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的三向瓣膜、由PICC专科护士使用标准方法行PICC置管术,未发生接触性皮炎之前敷料均使用3M公司生产的HP敷贴(9546敷贴:10cm×11.5cm),换药时常规使用酒精、碘伏消毒。

3、原因分析

3.1患者皮肤对于透明敷贴上的粘胶或消毒剂过敏刺激物对于皮肤直接刺激作用引起变态反应,刺激物若无强烈刺激性,大多数人在接触后并不发生反应,过敏体质的患者接触后可发生[3]。多数病人置管后使用3M敷贴或酒精、碘伏消毒并不过敏,部分PICC置管术后病人由于过敏体质当接触到3M敷贴或碘伏消毒剂时可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导致置管后7-10天发生接触性皮炎。在发生接触性皮炎15例病人中2例病人对于青霉素过敏,1例病人对于左氧氟沙星、磺胺类药物过敏、1例病人对于甲鱼过敏。

3.2气候及病人的抵抗力夏、秋两季天气炎热,气温高,活动过度、身体容易出汗,3M敷贴不能有效透气,汗液积聚在敷料下导致敷料粘性不足,频繁更换敷料增加了对皮肤的刺激,加之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导致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及患者反复换药后皮肤接受粘胶和消毒剂的刺激导致皮肤屏障受到破坏,皮肤的敏感性增加,发生接触性皮炎。在发生接触性皮炎的15例病人当中,发生于夏秋两季的有11例病人,其余3例发生在冬季,1例发生在春季;接触性皮炎发生于化疗第2期1例,第5期2例,第6期5例,第7期3例,其余4例发生于置管后7-10天。

3.3置管后维护不当住院期间由于护士的流动性较大,轮转护士多,培训不到位,导致维护的手法不统一。在局部清洁时未能彻底清除敷贴部位残余的粘胶,过多的粘胶增加了对皮肤的刺激。部分病人PICC置管后衣服的毛屑、皮屑吸附在贴膜的周围,在敷贴的边沿可出现污垢,护士为了更好的清洁污垢、粘胶时常使用松节油,然而对于松节油未能进行彻底清除,使松节油残留与皮肤,不断的刺激皮肤。松节油为皮肤刺激药,穿透力强,能渗入深部组织而呈刺激作用,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干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或在局部消毒后皮肤未待干就贴上贴膜致使局部不够干燥,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4、护理对策

4.1合理的选用敷贴和消毒剂3M公司生产的敷贴由于具有不透气、不透水、粘贴牢固等特点,因此作为PICC换药的首选敷料。但当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时,若继续使用3M敷贴不透气,常使皮损症状的不到改善甚至加重,此时应改用柔软、透气性好的无菌纱布每天进行换药、以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避免汗液的刺激。对于更换无菌纱布换药、外涂地塞米松软膏患者瘙痒、红斑伴皮疹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应考虑消毒剂过敏。改常规的酒精、碘伏消毒为3M公司生产的2%葡萄糖氯已定皮肤液消毒换药。在15例发生接触性皮炎病人中对于症状较轻4例病人按照常规消毒方法(即酒精、碘伏消毒法),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换药2天后,瘙痒减轻、红斑有所消退,换药3-4天后,无明显瘙痒,红斑消退。另11例病人按照上述换药1-2天后症状改善不够明显时,使用2%葡萄糖氯已定皮肤液消毒后,每天使用无菌纱布进行换药,换药3-5天后,瘙痒明显改善,红斑伴丘疹明显消退,病人按照上述方法继续换药2-3天后病人无再搔痒、丘疹消退、留有少许色素沉着、无新皮疹出现。2%葡萄糖氯已定皮肤消毒液起效快、后续药效好,干燥快,对于皮肤的刺激小。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泛发的丘疹的几位患者皮损完全治愈后,若重新使用酒精、碘伏消毒换药,容易导致皮疹再次出现,建议继续使用2%葡萄糖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消毒,改用更为透气的IV3000的敷料敷贴以防止管道脱落,

4.2加强宣教:病人PICC置管后敷贴部位发生接触性皮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好病人的知识宣教,说明接触性皮炎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注意事项,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高温下进行户外活动,以免出汗过多,发生皮炎时、禁止用手抓搔皮肤,按时换药,同时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3细致的观察、及时的处理在病人PICC置管后,护士换药时,应密切观察穿刺周围的情况,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肿胀、红斑、皮疹出现,注意询问患者有无皮肤瘙痒症状。对于高过敏体质的患者,可预防性的使用地塞米松软膏抗过敏治疗[4]。当患者出现瘙痒、红斑、皮疹时可使用地塞米松软膏外涂,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对于接触性皮炎有治疗作用,可有效减轻瘙痒和皮损症状,防止皮损进一步扩大。

4.4规范PICC置管维护人员:对所有参加PICC维护的护士进行专项培训、考核,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PICC敷料更换操作常规为蓝本,制定PICC敷料的更换操作流程,使不同操作者操作规范统一,减少人为因素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发生。

5、讨论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损害的一种表现,严重时可引起皮肤破溃、渗液而影响PICC导管留置时间,导致PICC导管拔除,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护理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和早期处理,通过合理的选用敷贴和消毒剂、加强宣教、细致的观察,及时处理,正确、规范的置管后维护,来消除皮肤损害,从而有效延长PICC导管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拔管几率,提高化疗安全性和PICC置管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翠环,孙玉梅,刘洋.对30例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0202,37(8):581.

[2]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汪金燕,曾和英,林蓉.新鲜芦荟外敷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疗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84-185.

[4]丘志英,李俊英,余春华,符琰.肿瘤患者外周置入中心导管致过敏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