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寄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浅议寄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管理

刘仁人

刘仁人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九江中学554100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逐步到位,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规模化的寄宿制学校已成定势。这种背景下的校园文化构建也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范式的基础上再度思考,发展创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整个风貌的体现,是学校的底蕴和灵魂,如办学理念、学校目标、道德观念、校园舆论、人际关系、师生素养及教风、学风、校风等。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校园人的言行举止的养成,是校园精神文化在个体上的外显。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物质环境,如墙壁上张贴的名人名言和校训、庄严的旗台和飘扬着的国旗、校园文化橱窗、校园标志性建筑等布置和设施。这四个层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以内隐或外显的方式共同影响校园人。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中小学校园有别于成人世界,它受中小学生质朴、纯真的影响,充满着童话般的梦幻,展示着理想般的希望和追求。中小学校园特点和文化内涵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以下功能:1.教育功能,这是校园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的特征。2.约束功能,主要通过规章制度、校园环境、校园风气和团体氛围等来实现。3.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带动全体教职工转变观念,把个体利益与学校命运和学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共识,真正实现教育服务于学生。4.激励功能,表现在校园文化为师生提供了享受文化和创造文化活动的空间,激发他们更高的参与兴致,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自觉构建中。5.娱乐功能,表现在让学生浸润在蕴涵着浓浓的真、情、善、美、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中,使他们乐在其中,愉快、安心、舒心、开心地学习、生活和发展。

三、校园文化的构建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基础,搞好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条件,使他们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抓重点,搞好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是校园人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校园制度文化坚持正确导向,着眼点是建立竞争机制,使校园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处于竞争状态之中。学校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所形成的良好班风及校风都能得到有力的保证。

3.抓难点,搞好行为文化建设。如果说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静态的话,那么学校的行为文化就是动态文化了。可以说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后的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如果能用文化来审视这些行为,并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富有个性、鲜活的行为文化,那么,这所学校离文化育人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4.抓关键,搞好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周边撤并了一些小规模村小,使得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主要要抓好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激发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具有保护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的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当然,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校风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二是人际关系建设。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学校管理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和教育观,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自身服务对象的正当权益,培育民主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积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2]宁轲浅析现代学校制度与学校文化的关系.湖北:新课程研究,2006,8。

[3]蒋忠班级文化的建设.山西:教学与管理,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