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88例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探讨88例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侯艳萍

侯艳萍

哈尔滨市呼兰区长岭镇卫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51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辩证疗法在盆腔炎治疗中的作用以及主要偶的应用领域。方法:对88例盆腔炎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析方法,将88例患者区分为湿热挟瘀型、气滞血瘀型、虚实夹杂性三种主要类型,依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方剂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湿热挟瘀型治愈30例,占100%;气滞血瘀型治愈26例,占89.7%;虚实夹杂型治愈24例,占82.8%。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在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方面有着自身较为良好的效果和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盆腔炎;中医;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8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202-01

盆腔炎主要是指在女性的生殖器官及生殖器官的周围结缔组织所产生的炎症,盆腔炎是女性生育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或月经不调或不孕。具有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较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本病多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癥瘕”“、不孕”等病范畴。笔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疗法治疗盆腔炎共88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10年,其中病程1个月内40例,(2-6)个月15例,(7-12)个月15例,(1-5)年6例,(5-10)年5例,10年以上7例。

1.2临床表现

盆腔炎临床上可分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本病以下腹疼痛为主症,多伴带下增多,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兼有恶寒,发热,且腹痛较剧。常在劳累后、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发热、月经或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位,活动粘连固定,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扪及包块。

妇科检查:子宫及附件区明显压痛及反跳痛,阴道灼热感,慢性盆腔炎则经常下腹隐痛,腰痛,往往伴有月经不调,不孕等症,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轻压痛,附件增粗或有包块形成(B超检查证实为炎性包块)本组诊断为急性(亚急性)盆腔40例,慢性盆腔炎48例。急性(亚急性)盆腔炎包括热毒壅盛和湿热瘀结2个证型。慢性盆腔炎包括气滞血瘀和脾虚瘀浊、肾虚瘀滞3个证型。B超检查:提示盆腔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中医辨证分型根据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制定。主要可以分为三型:湿热挟瘀型(急性期)、气滞血瘀型(慢性期)、虚实夹杂型(亚急性期)。

1.3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病程特点,主要采取了内治法对病例中的不同类型的盆腔炎进行治疗。热毒壅盛型,高热,恶寒,下腹剧痛,阴道灼热感,带下增多,色黄质稠有腥臭味,纳欠佳,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妇科检查:宫及附件明显压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湿热瘀结型,高热不退,少腹疼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质稠,腰痛,小便黄,大便烂,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压痛明显,或盆腔可触及炎性包块。治以清热利湿,破瘀散结,方用急盆二方(自拟方):银花10g,连翘10g,桃仁10g,红花5g,当归10g,赤芍10g,薏苡仁15g,败酱草15g,三棱10g,莪术10g,甘草3g,土茯苓15g。

脾虚瘀浊型,下腹胀痛,经前经期症状明显,精神疲倦,面色无华,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脘满腹胀,或婚后不孕,带下较多,质稀,苔薄白脉细弦缓,妇科检查:子宫或附件轻压痛,附件增粗,治以健脾祛湿,活血止痛,方用慢盆二方(自拟方):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木香5g,桂枝5g,赤芍10g,桃仁10g,鸡血藤15g,北芪20g,丹参15g,薏苡仁20g,甘草3g。肾虚瘀滞型,少腹隐痛,绵绵不休,腰脊酸楚,白带增多,色白质稀,月经不调或婚后不孕,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舌红或有瘀点,苔少脉细数,治以滋阴补肾,清热化瘀,方用慢盆三方(自拟方):熟地黄15g,淮山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地骨皮10g,鳖甲20g,赤芍10g,丹皮15g,败酱草15g,郁金10g,桃仁10g,甘草3g。

2结果

按照治疗评判的标准,参照最新的中药新药的临床指导原则来判定,盆腔炎的好转指标是,临床的症状和相关体征有明显改善,B超检查区域的盆腔内的包块缩小不足于二分之一,盆腔内的积液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盆腔炎智联的无效是指,患者相关额临床症状没有显著的改善,经过B超的检查,盆腔内的包块和盆腔内的积液均无任何变化。治愈效果是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使用B超复查时,检查区域内附件区没有包块儿,盆腔内无积液,并且在停药后的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没有复发迹象。盆腔炎的显效效果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质特征基本正常,经过B超的检查,盆腔附件区的包块的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二分之一以上,盆腔内的积液减少的原来的三分之二。三型盆腔炎治疗结果比较8例湿热挟瘀型服药14-21剂均痊愈;21例气滞血瘀型服药28-49剂后,其中13例痊愈,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3例。10例虚实夹杂型服药35-63剂,痊愈5例,显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需继续治疗。笔者对这88名患者进行了半年的跟踪回访,跟踪随访半年后,88例盆腔炎患者中68例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14例患者因种种原因治疗效果不佳,分别为气滞血瘀型8例,虚实夹杂型6例。急性期盆腔炎属湿热挟瘀型疗效最好,亚急性期盆腔炎属虚实夹杂型次之,慢性期盆腔炎属气滞血瘀挟湿热或寒湿者较差。

3.结论

盆腔炎多因经期、分娩后或人流、药流、意外流产、剖腹产等手术后,正气不足,气血亏损,寒湿、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与气血博结,气血瘀阻而致;或因患者体内久蕴湿浊,湿热之邪,损伤冲任督带之脉,与气血相搏交争,导致气血壅滞不行,而出现本病表现。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病机为妇女月经期间及产后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导致各种病原体侵入自身体内生殖器,从而引起卵巢、子宫、输卵管、盆腔结缔组织及腹膜等部位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具有病程长、发作反复、难以治疗等特点,辨证论治为中医学上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治疗通过对疾病的认识过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部位和性质,其中证为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总括。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关键为活血化瘀,常选用生山楂、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分型治疗中湿热挟瘀型属急性期,选用自拟红藤煎为主,方中红藤、大黄清热解毒、活血;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增强清热解毒散结之功效;丹皮、元胡、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车前子、泽泻、土茯苓、薏米仁利湿泄浊,以促进湿浊毒邪从小便排出。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原因为月经期、流产、分娩后机体出现湿热乘虚状态,机体邪气将尽,经络气血受损,出现子宫、胞络或急性盆腔炎、冲任带脉功能失调等。

结语

到目前为止,盆腔炎依然是一种顽固而复杂的疾病,这种疾病多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统感染或者是女性生殖系统临近的脏器感染所致,如:宫内手术等。同时,盆腔炎的形成还与个人的卫生习惯、性生活习惯有关,如:使用不清洁的洗浴用品、经期或产后的性生活等。中医的辩证治疗在治疗盆腔炎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活血化瘀是其最为主要的治疗原则。主要采用:金银花、土茯苓等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抗消炎药物;当归、丹参等能够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积液的流出和包块的消除的药物;首乌、山药等营养成分较为丰富的药品,能够减少痛经调节月经的药物。中医辩证疗法通过中医汤药的使用在盆腔炎的治疗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并且产生的痛苦小,经济实惠,受到广大妇女朋友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陈双玲.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盆腔炎53例[J]中国医药导刊,2011,10

[2]张存善.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39例[J]现代中医药,2008,11

[3]杨燕贤.中医辨证治疗盆腔炎198例[J]中国医药导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