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胰腺损伤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 3

腹部胰腺损伤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包士洪

包士洪

(乐清市第五人民医院浙江乐清325615)

【摘要】目的:研究腹部胰腺损伤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从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腹部胰腺损伤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腹部胰腺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治疗,观察组采取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等级,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甲级切口的愈合率为61.90%,对照组的甲级切口愈合率为28.57%,观察组比对照组愈合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腹部胰腺损伤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指导意义,能促进切口肉芽组织的生长,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胰腺损伤;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诊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199-02

Analysisofabdominaloperationincisionfatliquefactionof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ncreaticinjury

【Abstract】Objective:analysisofpancreaticinjuryinabdominaloperationincisionfatliquefactionofclinicaltreatment.Methods:collectedinourhospitalfrom2005Julyto200942patientstreatedinNovember,abdominalinjuryofpancreas,randomly42casesofpatientswithabdominalinjuryofpancreasare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21cases)andcontrolgroup(21cases),thecorrespondingrandomnumberisevennumberastheobservationgroup,theoddnumberascontrolgroup.Thecontrolgroupusedthetraditionalmethodoftreatment,theobservationgroupadoptedincisioncatheterpersistentnegativepressuresuctiontreatmentlevelhealingwasobservedand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incision,incisionhealingtime,hospitalizationtime.Results:thegroupofgradeaincisionhealingratewas61.90%,thecontrolclassincisionhealingratewas28.57%,theobservationgroupthaninthecontrolgrouphealedbetter,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observationgroup,incisionhealingtime,hospitalizationtimewa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econtrolgroup,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incisioncatheterpersistentnegativepressuresuctiontechniqueinabdominalinjuryofpancreassurgeryabdominalincisionfatliquefactionhascertainpositivesignificance,canpromotewoundgranulationtissuegrowth,greatlyreducethesufferingofpatients,isworthyoffurtherpromotionandapplication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abdomen;pancreaticinjury;surgicalincision;fatliquefaction;diagnosisanalysis

腹部手术创口愈合过程中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这不仅延长了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而且使患者增加了精神痛苦及患者家属增加了经济负担,及早发现和处理恰当可以缩短治疗疗程并减轻医生与患者的压力[1]。近年来随着人们人或水平的提高,肥胖者也越来越多,而接受的肥胖患者、高龄患者比例大大增加,而高频电刀的使用的也越来越频繁,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如延长了住院时间、切口不能按期愈合;严重者甚至还会发生继发性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医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早期发现、有效的预防、正确的处理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胰腺是人体第二大腺体,浆膜包绕着胰尾,其余部分均位于腹膜后[3]。胰腺损伤常由腹部创伤造成的,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本文旨在研究腹部胰腺损伤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从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腹部胰腺损伤患者100例,病例纳入标准:(1)术后5~7d为发生脂肪液化的高峰期,患者主诉切口有较多渗出液或在医务人员检查切口时见敷料上有黄色渗液;(2)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出液提示切口愈合不良,并可见游离坏死组织和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边缘无坏死征象且无压痛及红肿现象;(4)渗出液连续3次培养没有细菌的生长但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排除标准:(1)不愿意积极配合本次治疗或患者自动出院者;(2)切口发生严重的感染现象及伴有窦道的形成的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或近期服用抗凝药物上午患者[4-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腹部胰腺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9例;年龄21~69岁,平均(47.2±4.6)岁,使用高频电刀手术15例,未使用高频电刀6例;对照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0~70岁,平均(47.5±4.5)岁,使用高频电刀手术14例,未使用高频电刀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组别例数(例)平均年龄(岁)使用高频电刀(例)

观察组2147.2±4.6*15*

对照组2147.5±4.514

T/χ2值-0.2140.048

P值-0.8320.82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在切口处拆除液化区缝线,每日对切口进行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当切口内渗液减少并且在新鲜肉芽组织长出后,再用创可贴或蝶形胶布对合拉拢切口。观察组: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在不拆除缝线的条件下,在前鞘、皮下深层置入无菌负压引流管并进行持续负压吸引,置入段引流管侧壁在每隔1~2cm的位置都剪1个1~2mm侧孔,每天换药的时候用100mL生理盐水冲洗,换药后再连接持续负压吸引,负压保持在0.010~0.020kPa。拔除引流管的标准:冲洗液颜色清亮,引流液基本消失。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等级,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

1.4疗效评价[6]:甲级:愈合优良,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且切口表面平整;乙级:愈合处有轻度炎症反应的发生,如红肿、血肿、硬结、积液;丙级:切口化脓或感染,需要进一步切开引流处理;术后第一次拆线当天至完全愈合的天数即为切口愈合时间。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或两组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等级的比较:观察组甲级切口的愈合率为61.90%,对照组的甲级切口愈合率为28.57%,观察组比对照组愈合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等级比较

组别例数(例)甲级(例%)乙级(例%)丙级(例%)

观察组2113(61.90)*8(38.10)0(0.00)

对照组216(28.57)14(66.67)1(4.76)

χ2值-4.713.441.02

P值-0.030.0640.31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例)切口愈合时间(t/d)住院时间(t/d)

观察组2116.2±2.3*16.5±2.1*

对照组2119.5±2.820.4±3.5

T值-4.1734.379

P值-0.00020.0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多伴有巨细胞反应,为无菌性炎症,在病理上常表现为会发生脂肪细胞在切口范围内无菌性变性的坏死,脂滴溢出,细胞破裂,并在切口内形成液化的脂肪[7-8]。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外敷、创面换药、敷料、红外线照射、细胞生物因子、负压吸引等技术治疗[9]。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时,处理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早清除坏死组织及渗出液,以及避免渗出液聚集、引流不畅而继发切口的感染[10]。

到目前为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尚不清楚[11]。其发生的原因及因素可能是:(1)肥胖患者脂肪层厚,由于血运能力差局部血运在切开皮肤后进一步遭到破坏,抗感染能力和组织愈合能力差,尤其是皮下脂肪达到或超过3cm的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机率会更大;(2)在切开组织时由于高频电刀的使用产生的高温造成脂肪细胞变性坏死,且热凝固作用会使的毛细血管栓塞,从而引起术后组织无菌性坏死,由于原本脂肪组织血运较差导致血供进一步发生障碍,还伴有巨噬细胞反应的无菌性炎症,脂肪细胞内脂质溢出,形成的皮下积液中含有大量脂肪滴,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3)由于医生的疏忽切口缝合技术没有达到要求,而留下皮下死腔;(4)由于止血的不彻底,导致线结切割脂肪组织过多;(5)贫血、低蛋白血症、年老体弱、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营养不良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愈合能力相对较差。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甲级切口的愈合率为61.90%,对照组的甲级切口愈合率为28.57%,观察组比对照组愈合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持续负压吸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持续负压吸引能有效地促进慢性和急性创面愈合,和常规方法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持续负压吸引的主要适应为:压疮或伴有骨暴露的伤口、急性期伤口、感染性手术切口或创伤伤口、糖尿病性足溃疡、各种难愈性创面等[13]。通过持续的负压吸引将手术区域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及时清除是持续负压吸引主要的作用机制,还能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更有利于消退组织水肿和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达到加快组织修复的目的。导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是肥胖,有研究表明当皮下脂肪厚度达到或超过2.5cm时,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14]。成年人黄色脂肪组织较多,且大量储存于腹部,术中切断了交叉血管在脂肪间会造成血运的降低,因而容易导致脂肪细胞发生液化坏死,严重者还会引起无菌性炎症。在很厚的脂肪组织中,残留脂肪孤岛在手术切割时容易发生且缝合的缺陷难以避免,进一步导致渗出液、坏死及脂肪液化的发生。在临床上腹部创伤导致胰腺损伤的情况一般很少发生,但其通常会与其他脏器损伤共同发生[15]。我们发现,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尽量缩短切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并提高手术技巧;(2)在关腹时,应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且用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3)电刀的使用应该严格控制,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电刀时,应控制好电刀的强度,将其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禁忌使用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在此同时为防止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还应尽量缩短脂肪组织与电刀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脂肪组织;(4)由于皮下脂肪多,应在皮下放置引流物,皮下缝合时应全层缝合,打结、钳夹等应动作轻柔,且在手术后24~48h拔除,对于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病人,应该在术前纠正和术后加强营养,对于肥胖病人,术后应勤于更换敷料并采取乙醇湿敷、红外线灯进行照射,使伤口保持干燥,以更快的帮助渗液吸收,这样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综上所述,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能明显提高切口愈合的情况,且能缩短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在腹部胰腺损伤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一定的积极指导意义,能促进切口肉芽组织的生长,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惠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6):1996-1997.

[2]丁桂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33-134.

[3]梅天琼.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13-211.

[4]孙巧梅.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8例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25:1.

[5]徐慧芳.早期扩创排液法治疗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80例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9(2):149-150.

[6]王群.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80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2010,9(17):1299.

[7]马建锋.大黄芒硝联合维生素E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3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2):209-210.

[8]杨守蓉,邬光祠,黄达敏.妇产科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和液化的预防和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0,5(26):104-105.

[9]张丽琴.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3例原因和防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39-40.

[10]王海平.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10例原因及诊治体会[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8(5):29-30.

[11]自才蓉.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1):79.

[12]边文平.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3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5):80-81.

[13]付琼.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9):115.

[14]赵可瑞.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32例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08):2083-2084.

[15]冯维国,周尚福.外科手术高频电刀的使用与脂肪液化的关系[J].医学信息,2012,25(1):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