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检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的价值

吴帆

吴帆(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学方法对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肝炎病人含量最高,其次是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是肝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总胆汁酸病毒性肝炎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389-01

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和吸收所必须的,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与肝胆疾病密切相关。近2年我们对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结果表明总胆汁酸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90例,女30例。年龄18~62岁,平均38.4岁。均为乙型肝炎。诊断符合200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20例中急性肝炎32例,慢性持续性肝炎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35例,肝炎肝硬化28例。

1.2方法采用酶学方法,它是一种理想的方法,可以与多项生化指标同时测定。仪器为日本的HITACHI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试剂由上海骏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检测。清晨抽空腹血3ml。正常参考值为0.0-12.0μmol/L。

2结果

本组120例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正常人及各型肝炎患者总胆汁酸含量(x-±s)

n总胆汁酸含量(μmol/L)

正常对照组3010.4±3.1

急性肝炎32266.1±69.5

慢性持续性肝炎2536.7±9.3

慢性活动性肝炎35171.9±52.3

肝炎肝硬化2868.4±16.8

急性肝炎病人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慢性持续性肝炎总胆汁酸含量和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胆汁酸在干细胞内由微粒体、线粒体、溶酶体合成,肝脏每天合成大量胆汁酸。健康人胆汁酸库主要是肝脏和肠道,两者处于平衡状态。胆汁酸随胆汁排入肠道,90%回吸收至肝脏,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当肝细胞受损时,不能有效地摄取经肠道回吸收的胆汁酸,则血清胆汁酸升高。另一方面,胆汁淤积时,肝细胞中的胆汁酸分泌障碍,不能有效地排出胆汁酸,亦可使胆汁酸升高[1]。

本组检测结果表明,急性肝炎病人含量最高,其次是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急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均急剧升高,最高可达400μmol/L以上。急性肝炎初期总胆汁酸先于转氨酶明显上升。急性肝炎时血清总胆汁酸升高其原因:(1)肝细胞受损,摄取胆汁酸障碍;(2)胆汁淤积,胆汁酸向肝细胞内输送受限;(3)胆管内胆汁排泄障碍。本组有2例持续升高而转化为重型肝炎死亡。故对急性肝炎早起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肝炎肝硬化病人,经观察由代偿性转变为失代偿时胆汁酸升高更加显著,显示胆汁酸较其他检查为早。肝硬化时胆汁酸增高,这可能是:(1)肝脏清除功能下降;(2)肝细胞弥漫性损害、间质性纤维化、胆小管重建等,引起肝血流量降低、肝功能障碍及门-体循环侧支风流;(3)肠道吸收功能改变等。

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汁酸升高显著高于慢性持续性肝炎。肝脏对胆汁酸吸收功能受到损害是慢性肝炎胆汁酸升高的主要原因。胆汁酸反映肝损害的程度,区别活动性肝炎和非活动性肝炎。如持续升高或反复升高有可能转为肝硬化[2]。

通过对120例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对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肝功能实验指标。

胆汁酸测定也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进餐,进餐后胆囊收缩,胆汁酸排入肠道,当其超过摄取能力时,部分胆汁酸进入血循环,引起血清胆汁酸增高。因此,抽血前晚餐应低脂饮食,早晨空腹抽血。

参考文献

[1]魏勇.医学生物化学[M].第2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9:362-365.

[2]川崎宪中.胆汁酸的肝功能检查意义[J].肝胆荟萃,2010,32(6):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