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曾晓波

曾晓波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眼科;贵州六盘5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32例,年龄40-58岁,平均(49.03±2.31)岁,男女患者分别18例、14例,患病时间1d-10d,平均(5.52±2.25)d;治疗组32例,年龄41-58岁,平均(49.53±2.37)岁,男女患者分别19例、13例,患病时间2d-10d,平均(6.03±2.27)d。基础资料经过数据差异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手术预后越差,术前应采取措施降眼压,改善手术预后。

【关键词】青光眼持续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3-0032-02

青光眼是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伴随着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社会现状的发展,青光眼发病率逐渐增长,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故青光眼患者一经确诊,需要及时采取瞳孔阻滞处理,房角重新开放,眼压降低等治疗,以防止患者视力下降。不过就目前的降眼压药物治疗情况来讲,虽然眼压控制效果良好,但是无法使其恢复正常状态,持续高眼压状态仍然存在。因此,为了保护患者的视神经,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但因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眼部组织承受力差,容易增加术后并发症。因此,本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2月接受本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4例为对象,给予虹膜切除手术与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参照组32例,年龄40-58岁,平均(49.03±2.31)岁,男女患者分别18例、14例,患病时间1d-10d,平均(5.52±2.25)d;治疗组32例,年龄41-58岁,平均(49.53±2.37)岁,男女患者分别19例、13例,患病时间2d-10d,平均(6.03±2.27)d。基础资料经过数据差异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虹膜切除手术治疗,眼部局麻,麻醉满意后,取0.4㎝切口于结膜瓣位置,并在距离角膜缘0.05㎝的位置,将板层切开,深层角膜组织穿透,前房进入,根据病情,选取适合的切口长度及角膜缘长度,手术切口局部按压,直到虹膜脱落停止,手术切口色素上皮层冲洗,角膜表面平整处理后,虹膜采用灼烧法固定,手术结束,直到患者正确使用眼药水,以防止感染。

参照组:小梁切除术治疗,麻醉方法同治疗组,固定直肌,眼球牵引,作一结膜瓣于距离患者眼角膜0.9㎝的位置,充分暴露巩膜,3mm×4mm矩形巩膜瓣制作,厚度大约巩膜厚度的1/3,前房穿刺,房水放出,眼压降低,直到正常后,切除巩膜床中央与巩膜瓣基底处紧贴的角膜、角膜缘组织,之后切除基底周边虹膜,巩膜瓣顶角采用尼龙线固定,缝合,结膜切口缝合,手术完成后,妥布霉素4mg+地塞米松2.5mg注射于结膜下,包盖单眼,抗感染处理。

1.3观察指标

经过不同手术措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其中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虹膜睫状体炎、浅前房;临床疗效评价:显效:经治疗患者眼压<21mmHg,视野恢复正常,不再使用药物治疗;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眼压<21mmHg,视野有所恢复,但局部仍然使用药物治疗;显效与有效标准均未实现,且需抗青光眼手术者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资料经过整理,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是计量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疗效是计数资料,资料统一选取SPSS23.0系统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使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经过数据差异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治疗前后眼压变化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眼压(32.25±2.79)mmHg,参照组患者眼压(32.31±2.87)mmHg,t=0.0848,P=0.9327;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眼压(25.24±3.63)mmHg,参照组患者眼压(20.15±2.12)mmHg,t=6.8495,P=0.0000。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发生率6.25%低,数据经过差异对比检验,P>0.05,详情报道如表1。

2.3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88%比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78.13%高,P<0.05,详情报道见表2。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治疗一般情况下均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没大事眼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但是此时如果实施手术治疗,手术期间眼压下降速度快,容易引起眼内血管内外压失衡现象,进而引起炎症反应,严重时还会引起脉络膜出血、前房出血等并发症,手术风险性高,无法有效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因此,临床相关研究学者针对性房角关闭因素进行解剖分析,发现青光眼症状会随着患者的病情恶化,引起房角狭窄等现象,致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但是如果采用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又不理想,故临床将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经过医疗学者多年研究提出:虹膜切除术治疗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实践证实:比较参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明显降低,临床疗效高,P<0.05;并发症组间差异不明显。虹膜切除术针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患者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局麻,局部按压,但者压力逐渐增加后,及时撤出,有利于控制眼压下降;同时在手术实施前,按照医嘱给予患者皮质类固醇眼药水,并在患者麻醉后,给予按摩,同样可降低眼压;经过手术期间切口色素冲洗和灼烧法虹膜固定,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针对前房恢复效果较低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适当将拆线时间延长,从而保护患者的视力。

综上所述,对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华纳和采用虹膜切除术治疗,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治疗眼压明显降低,适宜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华贺琳,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38期;

2、刘雁冉俊谭海锋,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