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李达超

(梧州高级中学,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把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在学科教学中是当下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想象,在借助信息技术的学习中,理解更加抽象的知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的有机结合,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有机整合

在高中化学的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新课改中下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下视听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楚理解化学中抽象的知识。高中的化学课程是一门相对复杂并且较为抽象的学科,学生只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的讲解,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学生在课外的化学实验中在时间和条件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基于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高中化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二者的互补

相比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想象力。在实验中,学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把化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之中,真正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当下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结合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展现化学知识的实验过程,不同于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动手的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的方式,用演示动画、图片、视频、模拟实验等方式清晰的呈现化学实验过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结合,互相弥补,更有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信息技术对化学教学的益处

化学学科相对而言是具有危险因素的,这主要体现在化学课堂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尽管有老师课堂上的详细讲解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但是在面对全班的学生仍然有不可控的因素。并且,在我国部分学校中的实验设备有限,学生很难参与实验之中,只能借助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观察化学现象。而信息技术通过动画展示整个实验过程,学生虽然没有接触实验器具,但也可以清楚地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中。另外,在一些化学实验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反应,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在课堂上的实验条件有限,完成的程度可能性小。但是,在化学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考虑课程的差异性特点

高中化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知识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主要的角色,不仅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做化学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中,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学生是在老师的理论讲解学习抽象的化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某个知识点,学起来是比较被动的过程。而且,某些化学现象仅靠学生的想象是有限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可以很形象的展现化学实验现象,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在《浓硫酸的性质》这节课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浓硫酸的一些特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展示实验过程。硫酸是一种很危险的化学物质,这种实验不适合学生自己操作,但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实验过程。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中,也是一步一步的进行实验,只是在屏幕中显示整个过程。考虑到课堂的差异性,高中化学课程更加适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

(二)化学实验制作

高中化学课程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反馈与巩固,是一个对课本知识整合的过程。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之中,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课本和来实的讲解中,凭大脑想象实验的过程,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在教学上缺少实验设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公式的内容时,一些化学因素的碰撞会产生形态和颜色上的变化,教师通过理论形式将知识讲解出来,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此种情况下,不利于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演示、模拟实验等展示实验过程,学生直观的看到某些化学反应,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点。例如在《过氧化钠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具体的模拟实验中,在干燥的试管中放入一小勺过氧化钠,再滴入3毫升水,待出现较多气体时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向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在反应完毕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呈碱性。实验过程很简单,但是相比之前教师的课堂实验,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对化学现象的观察。

(三)搭建成果展示平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中处在的主体地位,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行转化。在高中化学的课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以指导为主,让学生根据指导思路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使用互联网或者多媒体进行化学模拟实验。学校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学习平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模式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的欲望,满足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的模拟操作,真正地理解化学知识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比传统的高中课堂化学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更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信息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在高中阶段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D].贵州师范大学,2016.

[2]韩少佳.高中化学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王梅.高中化学探究性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15.

[4]李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43-44.

[5]宋允柯.长春市高中化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李达超(1981.07-),男,广西岑溪市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