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调查与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调查与预防措施

梁艺红

福建南安市医院福建省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的方法对我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理人员危险因素的暴露率高达80%以上,其中以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物理因素暴露率最高,分别为100%、100%和95%。生物因素中体液、血液的接触率为100%;物理因素中锐器割伤的发生率为80%。在化学因素中消毒剂的暴露率最高,为80%;结论:妇产科护理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对护理人员身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员;危险因素;预防

妇产科工作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锐器等危险性显著高于其他临床科室,属于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之一,特别是护理人员更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所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成了医务工作者不得不面临的重要内容。自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以来,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反馈,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我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30名,全部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45岁;学历:本科3名(10%),大专15名(50%),中专12名(40%);职称: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护士20名;其中妇科病房区护理人员20名,产科病房护理人员10名。

1.2调查方法

根据妇产科特点及查阅相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②危险因素调查:内容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其中物理因素包括锐器刺伤的次数、原因、应对措施;化学因素包括消毒剂暴露情况;生物因素主要包括体液、血液的暴露情况。③护士自我防护状况及皮肤黏膜破损后的防护:均分为三个等级。护士自我防护:A级(严格防护):工作时戴口罩;接触污染物戴手套;做完各项操作后认真洗手(指先用洗手液洗手,再用流动水冲洗)。B级(一般防护):有时戴口罩或仅在做各种操作时戴口罩;接触污染物有时戴口罩,做完操作后注意洗手。C级(基本不加防护):不注意戴口罩;接触污染物不戴手套,不注意洗手。皮肤黏膜破损后防护:A级(严格防护):注意用碘酊、乙醇做常规处理,包扎之。B级(一般防护):有时用碘酊、乙醇常规处理、包扎之。C级(基本不加防护):不注意用碘酊、乙醇做常规处理,不包扎。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由专门受过训练的调查员以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每人一份,当场发放作答,当场收回。一共发出30份问卷,收回30份,收回率100%。

1.3统计方法

将调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调查结果

2.1护理人员危险因素暴露的整体情况

结果显示:妇产科护理人员危险因素的暴露率高达80%以上,其中以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物理因素暴露率最高,分别为100%、100%、95%。在化学因素中消毒剂的暴露率最高,为80%;生物因素中体液、血液的接触率为100%;物理因素中锐器割伤的发生率为80%。护理人员自我防护状况中,A级防护率均小于40%,其中自我防护A级率为35%,黏膜破损后A级防护率为30%。

2.2不同学历的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本科学历者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低于中专和大专学历;且自我防护意识也明显高于大、中专护理人员。

2.3不同职称的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不同职称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3、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由于专业特殊性,妇产科护理人员经常直接暴露于体液、血液等有害物质中,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化学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主要指妇产科的护理人员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有戊二醛、过氧乙酸、84消毒液等,是空气、物品、地面等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其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经常接触这类消毒剂,轻者引起皮炎,重者导致呼吸系统疾病,使其产生一定恐惧心理,从而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3.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指锐器刺伤与压力伤。调查显示,发生锐器刺伤的次数高达100次。锐器刺伤主要出现在掰安瓿,带上针帽,穿刺或拔针、备皮、会阴缝合和废物处理。尤其助产士,在为侧切术后的产妇缝合切口时刺伤率发生较高,普通护士为病人输液拔针时刺伤发生率较高。另外,助产人员由于经常受到各种接产手势的强负荷影响,很容易出现肢体疲惫、腰骶酸痛等。

3.3生物因素

因妇产科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等。因产科住院病人病情一般比较急,工作量大,很多时候医护人员会忽视自我防护,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

3.4心理因素

由于医院制度不够完善,人员配备不尽合理,导致妇产科护理人员短缺,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大。有时一晚上得连续上班,这样护士疲惫感很强,很多时候就忽视了自我防护。

4、讨论

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①妇产科护士经常零距离接触产妇的恶露、羊水、血液、乳汁及新生儿的胎粪、胎脂以及白带,是护士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大大增加。②妇产科护士密切接触传染病的几率也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特别是HIV、HBV、HCV等传染病携带者的产妇,由于急产没来得及做传染病筛查的孕产妇,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③妇产科护士面对的常常是母与子的生命,加上家庭、婚姻状况等,紧张源出现的频率较高,工作压力高于普通病房,心理压力加大是造成职业危险的原因之一。④妇产科急症孕产妇明显多于普通病区。异位妊娠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难免流产等危急情况下,护士暴露于血液、体液等危险因素中,忽略个人防护,常常是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⑤妇产科护士要进行备皮、抽血、注射、输液、会阴侧切、缝合拆线等操作经常接触利器,慌乱中稍不留神就会发生职业暴露,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发生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①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与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特别是新上岗护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培训内容: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锐器伤后的处理措施、血液和体液暴露后预防标准等。②护理人员判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同的感染源,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例如,穿隔离衣、戴口罩、戴防护帽、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防护服等。③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例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实施接触隔离;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认真执行手卫生制度。④传递锐器时,如:手术刀、剪、缝合针等,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内,拖住弯盘,注意尖端勿伤及医务人员。避免裸手进行穿刺,避免回套针头帽,静脉采血应用密闭式采血装置,减少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职业危害。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①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②有伤口时,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再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伤口较大时包扎伤口。④报告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填写锐器伤登记表,进行暴露评估,血清学检测:HBV、HCV、HIV,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并提出改善意见,防刺伤教育等。⑤小心处理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分类收集,3/4满鹅颈结包装,专人收集,密闭运送,防止收集运送过程中再次污染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刘梅春.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58-60.

[2]袁芳.浅谈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防护[J].医学信息,2011,24(7):4816.

[3]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