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的中医论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3

胸痹的中医论治

张利忠

张利忠(黑龙江省青冈县中医院黑龙江青冈151600)

【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2-0268-02

【摘要】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分虚实两端,或虚实夹杂,孙晋营等探讨《金匮要略》关于胸痹的病机时指出:阳微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多责心肾阳虚至极,而阴邪上犯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痰浊、水饮、瘀血既是主要因素,本虚标实则是其病机特点。本文试着从病因病机症候等方面,对胸痹进行论述。

【关键词】胸痹中医治疗

一理论研究

(一)病因病机研究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分虚实两端,或虚实夹杂,孙晋营等探讨《金匮要略》关于胸痹的病机时指出:阳微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多责心肾阳虚至极,而阴邪上犯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痰浊、水饮、瘀血既是主要因素,本虚标实则是其病机特点。于志强等认为情志不遂、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气候骤变是本病的诱因,而情志因素居首位。沈绍功认为痰浊是当今冠心病的主要病因。路志正认为脾胃功能失调,痰浊痹阻是胸痹的主要病机所在。焦树德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病,非独心也。

(二)证候研究

孙晋营探讨《金匮要略》时指出,胸痛心痛标实证当以阳虚痰浊、寒凝血瘀、痰浊痹阻、气滞饮阻、瘀血阻络等型为主;而本虚证则有脾虚气弱、心肾阳虚、心肝阴血亏虚等证型,虚实错杂证以气虚血瘀、阳虚痰浊为主。闫德风等认为胸痹心痛主要表现为阳虚痰阻、气虚血瘀、阴虚血滞、气阴两虚4型。沈绍功认为痰浊闭阻心脉是胸痹心痛的主要致病因素,气虚痰浊,痰瘀交阻是目前冠心病主要证型。

(三)治则治法研究

近年来对胸痹心痛的治则治法研究,除目前医者习用益气活血法、活血化瘀法、益气养阴法、温阳化痰法外。从痰论治是一大治则转折。沈绍功主张气虚痰浊型宜补气化痰,痰瘀交阻型宜痰瘀同治。钱子高主张对于阳气不足,阴邪停聚者宜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对于痰涎壅塞胸中者宜辛温通阳,逐饮降逆;对于痰浊壅塞,气滞不通偏实者宜通阳开结,泄痰降逆。朱有银则独从腑治痰,主张通腑化瘀,温阳豁痰,即所谓“陈去而肠胃洁,癥癥尽而营卫昌。徐浩等主张胸痹心痛从肺论治,除补肺益气常法外,主要运用理肺祛痰,泻肺行水。于志强等主张从肝论治,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平肝熄风、滋阴活血、养血柔肝、宁心复脉、温经散寒、暖肝通脉法外,更强调清肝泻热,化痰行痹。孙朝宗主张“和胆胃,化痰浊,”同时调奇经,导精血,以荣心脏,通心阳,化瘀痹,是其常法至理。曲淑兰、叶穗林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宜从痰论治。巫绍中认为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治疗宜抓住虚瘀痰涸,治则补虚祛瘀,化痰逐饮。

二临床进展

近年临床辨证论治除一般常法如益气养阴、益气活血、活血化瘀等法的报道外,而从痰、从脏腑论治是胸痹心痛的治疗特点。

从脏腑论治

(一)从脾胃论治

路志正治疗胸痹心痛善从脾胃入手,治有五法:①气虚不运者,健脾胃,补中气,中气盛则宗气自旺,治以五味异功散,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枳壳、桂枝等;②血分不荣者,调脾胃,助运化,脾运健则营卫自丰,治以归脾汤加减,药用黄芪、当归、白芍、龙眼肉、酸枣仁、党参、茯苓、枳壳、生姜、大枣等;③湿蕴者,芳香化浊,湿祛则胸阳自展,治以醒脾运脾,芳化湿浊,方用三仁汤加减,药用藿藕梗、厚朴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石菖蒲、枳壳、茯苓、半夏、六一散;④痰阻者,健脾化痰,痰消则血脉自通,治以化痰宣痹,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或枳实薤白桂枝汤、小陷胸汤进退,药用瓜蒌、枳实、半夏、薤白、桂枝、厚朴、茯苓;⑤中焦虚寒者,温中散寒,寒散则阳气自运,营血畅行,方用附子理中汤加桂枝、良姜、半夏。

(二)从肝胆论治

于志强治胸痹心痛善从肝入手。于氏指出,从肝论治有五法:①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证,自拟方疏肝化瘀汤,药用柴胡、川芎、元胡、郁金、丹参、枳壳、桔梗、三七粉、牛膝、合欢皮;②清肝泻热,化痰行痹法,适用于肝郁化火,横逆中州,痰浊内生之痰热互结,阻闭心脉证,方用自拟方清肝化痰汤,药用黄连、生山栀、天竺黄、半夏、瓜蒌、石菖蒲、黄芩、竹茹、郁金、地龙等;③平肝熄风,滋阴活血法,适用于肝郁耗阴之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夹瘀阻闭心脉证,方用自拟平肝熄风汤,药用玄参、生龟甲、天麻、生石决明、钩藤、蜈蚣、水蛭、生地、鸡血藤、菊花、川楝子等;④养血柔肝,宁心复脉法,适用于肝血不足,心脉失于濡养之证,方用自拟养血柔肝汤,药用当归、白芍、何首乌、紫河车、枸杞子、炒枣仁、茯神、炙甘草、川芎、生龙齿、柏子仁等;⑤温经散寒,暖肝通脉法,适用于肝阳不足,寒邪凝滞肝脉,影响致心脉拘挛。血脉痹阻之证,方用自拟暖肝通脉汤,药用巴戟肉、桂枝、细辛、吴茱萸、檀香、沉香、荜茇等。徐尧军善用调肝养血法,以气滞血瘀,肝阴不足,心脉失养辨治,方用自拟调肝养血煎,药用柴胡、郁金、白芍、龙眼肉、何首乌、川芎、炙甘草、山药、合欢花、丝瓜络,疏肝解郁,滋养心脉,益气活血,达到肝心同治的目的。孙朝宗善以“和胆胃,理枢机“治之,方用正胆汤,药用陈皮、枳实、半夏、茯苓、竹茹、代赭石、甘草、酸枣仁等,理气开郁,和胃降逆,化痰降浊。

(三)从肾论治

“阴维为病苦心痛”,若肾之精血不足,阴维不能导引精血以滋荣心脏,则“心中惜惰大动,苦其心中疼痛”,而阴维“起于诸阴之交”,隶属于足少阴肾经。孙朝宗认为,调肾与阴维是治疗胸痹心痛的又一法则,并自拟灵枢饮,药用:生地黄30g,熟地30g,当归20g,川芎10g,白芍20g,生龟甲20g,川牛膝2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淫羊藿10g等,滋补肾阴,潜纳浮阳,养血益维,安神定志。

(四)从肺论治

徐浩等治胸痹心痛善从肺论治。①补肺益气法,适用于老年心肺气虚胸痹心痛,补肺气益宗气,方用保元汤合丹参饮,药用:黄芪30g,党参20g,麦冬30g,丹参30g,檀香12g,砂仁10g,炒枣仁30g,葛根24g,石菖蒲12g,甘草6g;②理肺祛痰法,适用于痰浊气逆证,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全瓜蒌、前胡、陈皮、半夏等;③泻肺行水法,适用于胸痹心痛出现心衰时,上方加葶苈子、桑白皮、川朴等药。

(五)从腑论治

朱有银认为“年长者则求之于腑”,从腑论治即缓下通腑,以通为补,使得肠中常清,肠中无滓。朱氏对胸痹心痛,气虚血瘀,痰浊壅塞者,常施通腑化瘀,益气温阳豁痰法,善使调胃承气汤合理中汤、桂枝茯苓丸加减。

三从痰论治

沈绍功主张胸痹心痛(冠心病)宜从痰论治,提出痰浊虚证宜“补气化痰”,痰浊实证宜“痰瘀同治”,主方用温胆汤合三参饮化裁,药用:竹茹10g,枳壳10g,茯苓15g,陈皮15g,太子参10g,丹参30g,苦参10g。并指出治痰增效措施:祛痰开痹勿忘加全瓜蒌30g、薤白10g;痰蒙心窍宜豁痰透窍,佐行气活血,勿忘加石菖蒲10g、郁金10g;祛痰应配消导、透窍、剔络之法;消导利于除痰源,可加莱菔子、炒葶苈子各10g,透窍利用豁痰,可加桔梗5g、蝉衣5g;剔络利于痰消,可加水蛭10g(或粉冲服3g)、地龙15g;苔腻不退属顽痰不化,分三步祛之:第一步加茵陈15g(后下)、泽泻,第二步加海藻15g、昆布15g,第三步加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包煎)、海蛤壳30g(包煎);痰浊为阴邪,宜给以出路,当分利二便,利尿用车前草30g、石韦15g、白花蛇舌草30g,润肠选加草决明30g、桃仁15g,或野菊花10g、当归15g。

梁君昭认为冠心病气虚血瘀,痰浊闭阻型多见,治以益气活血,降浊宽胸,自拟胸痹心痛方:黄芪30~45g,党参、丹参、全瓜蒌各15g,炒白术、赤芍、薤白、郁金各12g,檀香、砂仁6g,并随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沈依功认为胸痹心痛,气阴两虚,痰浊血瘀交阻证多见,自拟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之开痹通脉汤,药用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当归、丹参、赤芍、川芎、瓜蒌、枳实、青陈皮,每效验于临床。陈秀芳认为痰瘀互结是胸痹心痛的主要病机,治当化痰活血,宣痹通络,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瓜蒌皮15g,薤白9g,半夏10g,枳实10g,茯苓12g,桂枝9g,丹参3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柴胡9g,桔梗6g,甘草5g,常效验于临床。

四实验研究

为了提高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论治水平,探索中医不同辨证分型的临床生理病理特点,寻找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近5年来,国内学者从血液流变学、脂质代谢、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一氧化氮、内皮素、心功能、主动脉及心肌的病理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摄入过多的膏粱厚味,及长期的精神压力,冠心病的类型也从瘀血型向痰浊型转化,因此,对痰浊型的实验研究较深入,故将实验分为两大类,一为痰瘀互结证类,属痰浊实证;二为气虚痰浊证类,属痰浊虚证,现分述如下。

痰瘀同治

韩学杰等以痰瘀同治方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结果显示痰瘀同治方(全瓜蒌、菖蒲、郁金等)具有祛痰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与西药消心痛、活血化瘀的冠心Ⅱ号方作用相类似。说明此方有抑制血管收缩,解除血管痉挛,降低心脏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作用。

1.改善血液流变性和调节血脂代谢。本方可显著降低TC、TG、LDL,升高HDL含量,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促进血液循环,祛除病理代谢产物痰浊与瘀血在体内的停滞。

2.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MDA)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调节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防止血管痉挛和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血管内皮,从而达到缓解冠心病急性发作和加重的目的。

3.形态病理学显示,该方可防止血管内膜脂斑形成,减少心外膜、心肌内脂肪细胞的沉着,使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染色较均匀一致,减轻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

补气祛痰

张页等拟补气祛痰方(生芪、全瓜蒌、茯苓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揭示此方具有补益心气,祛痰化浊之效。实验结果为:

1.降低血液TC、TG,升高HDL含量,改善血脂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

2.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增加心肌营养。

3.提高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产生,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氧化,保护心肌的作用。

4.恢复内皮功能,纠正NO/ET失衡,改善冠脉血供;改善心功能,增加了左心室的舒缩功能。病理观察揭示:此方可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减少外膜脂肪层,改善心肌的缺血,减轻心肌细胞的水肿。

综上所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分为虚实两类,或虚实夹杂。实证者痰浊、水饮、瘀血、气滞阻塞心脉;虚证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波及于心。施治时应辨证论治,分清虚实,实证者,宜祛痰、理气、化瘀、利水,配合活血通络止痛之药;虚证者,调补五脏,缓下通腑。临证时,应注重祛湿利浊,痰浊夹瘀时,痰瘀同治;痰浊气虚时,补气祛痰。实验研究近5年来主要侧重于痰浊型的冠心病,从血液流变学、血脂、氧自由基、MDA、NO、ET及病理学等方面揭示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为痰瘀互结,并突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优势所在,但对痰证评估还缺乏统一的客观量化标准,还需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