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64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64例临床观察

豆焕香

豆焕香(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2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的64例患者,每晚睡前米非司酮2.5mg舌下含服,连用2个月后改为隔日一次,持续6个月—2年,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分别抽血化验性系列、肝肾功能及凝血系列,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64例患者用药期全部闭经,55例停药后安全进入绝经期(85.9%)。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可使患者安全度过绝经前的月经紊乱期而进入绝经期,副作用少。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治疗多选用孕激素、雄激素及一般止血药,但许多病例治疗效果欠佳,甚至有的患者不得不手术切除子宫。近年来临床上有许多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报道,但其用量均偏大,难以长期用药。基于此作者自2001年1月开始尝试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2.5mg/日)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门诊治疗的64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年龄48—52岁,平均年龄49.1岁。6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平均血红蛋白值为(76.2±10.8)g/L。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围绝经期妇女临床表现为月经频发、周期不规则、经量过多和严重贫血,经诊刮报告为简单型增生过长,且排除子宫器质性病变者,可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

1.2.2纳入米非司酮治疗标准(1)在接受该治疗前半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2)无服用米非司酮的禁忌症。(3)本治疗前常规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为子宫内膜简单型增生过长。(4)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病变。(5)治疗前查肝肾功能及凝血系列正常。(6)患者知情并同意

1.2.3用药方法米非司酮2.5mg每晚睡前舌下含服,2个月后改为隔日一次,持续6个月—2年。治疗前及治疗间每3个月查一次性系列,化验肝肾功能及凝血系列,同时做B超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

1.3统计学方法采用1检验及卡方检验。

2结果

2.1用药前后血清内分泌水平的变化(见表1)

表164例用药前后血清内分泌水平变化(x-±s)

*

服药前后FSH、LH、T变化不明显,E2、P明显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RL服药后略有下降,差异有明显性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64例患者服药前、服药3个月及6个月B超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分别为(1.3±0.21)cm、(0.6±0.1)cm、(0.5±0.1)c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临床疗效64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有闭经。其中6例用药6个月后停药观察,停药1—3个月内月经来潮,给予诊刮病检结果均为子宫内膜萎缩,无一例表现为增生过长或非典型增生。后根据月经情况决定是否再给药,有2例月经基本正常停药,4例月经不正常继续用药6—12个月。另52例为持续用药1—2年,有55例停药后进入绝经期(随访1年月经未来潮),占85.9%。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贫血情况都有明显好转,血红蛋白值由(76.2±10.8)g/L上升至108±13.1)g/L。

2.4不良反应64例中有8例服药期间出现潮热、出汗等症状,占12.5%,其余均无任何不适。

3讨论

米非司酮是1981年由法国Rousel—Uclaf公司的Philibert研究开发的一种抗孕激素药,它与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是孕酮的5倍。资料表明,米非司酮既能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而影响FSH、LH的分泌,又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米非司酮通过对卵巢的直接和(或)间接作用,使排卵延迟,结合其诱导黄体溶解的作用,使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1]。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E2、P值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证明了米非司酮的这一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都在热忠于对米非司酮的研究,有学者发现在黄体期应用米非司酮或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均可促进猴子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调亡。有人用正常成年猴作实验,在卵泡早期应用米非司酮可以观察到早期增生内膜的持续性阻滞,内膜活检显示静止期(萎缩)表现,间质致密。服药后3个月再次活检组织学观察表明子宫内膜最低限度的增殖,类似于第一次活检观察到的子宫内膜,米非司酮的这种很强的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可阻碍子宫内膜对生理雌激素的正常促分裂效应,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闭经[2]。

以上的研究实验结果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提供了理论依据。作者在借鉴王振国等人方法的基础上缩小了米非司酮的用量,每日1.25—2.5mg,从而可延长用药时间,意在应用米非司酮引起闭经的作用,长时间给药使子宫内膜萎缩,卵巢的卵泡渐耗竭,进而停止分泌激素,所以停药后顺利进入绝经期。本资料中64例接受治疗的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贫血症状明显改善。停药后55例患者绝经,占85.9%,证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妇女有促闭经的作用。用药后血清E2、P均明显下降,提示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有调节作用。64例患者服药后子宫内膜明显变薄,说明米非司酮有阻碍子宫内膜发育的作用。由于用药量极小,所以未见米非司酮对肝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有止血迅速、促进闭经的良好作用,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四军,赵白鸽,梁衷明,RU4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功能影响.生殖与避孕,1995;10(1):15—17

[2]申秀英.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