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

苏如顺

苏如顺

(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方法:本次80例研究对象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选取,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95±3.57)天,相较于对照组的(19.03±3.61)天有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就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腔隙性脑梗塞;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05-02

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深部穿支动脉闭塞导致脑缺血性软化,进而形成具有豌豆大小的腔隙。通常伴随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反应缓慢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致残率和致瘫率极高[1]。治疗过程中对患者施行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一致认可。我院从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间接诊的患者中采用不同护理干预进行分组研究,其中行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现具体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诊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48~87岁,平均年龄(59.6±1.9)岁,发病时间1~15h,平均发病时间(4.3±1.5)h;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6~85岁,平均年龄(58.7±1.8)岁,发病时间1~17h,平均发病时间(4.6±1.3)h。所有受试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目的与过程均已经做详细了解,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进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存在一定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注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经过MRI和螺旋CT确诊,并且均符合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定制的诊断标准;排除标注: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等不愿意配合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示:(1)环境护理干预:为患者准备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禁止大声喧哗保持室内安静,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2)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在后期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特点和情况了解其内心活动和心理所需,积极主动进行沟通,对于一些出现恐惧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给予正确心理疏导,为其讲解疾病发病机制、治疗与护理过程等,并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3)输液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操作,此操作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能够缓解病情,降低感染。在输液前护理人员寻找合适静脉,通常健侧肢体静脉最为合适,在输液过程中,严密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变化情况,滴速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4)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告知家属为患者准备清淡且容易消化食物,在保证营养必需的前提下,能够促进机体快速恢复正常。(5)行为护理干预:患者通常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在实行干预措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语言干预训练,对于肢体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给予适当按摩,并鼓励和帮助患者下床做适当运动,促进日后自主活动功能。

1.4评价标准

通过健康生活质量测定问卷形式对患者健康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护理干预影响越大。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以上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率(%)表示,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分析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95±3.57)天,对照组为(19.03±3.61)天,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独立性、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关系以及环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呈上升趋势发展。该疾病属于脑梗死,主要指脑干深部的小动脉或者大脑半球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使血管壁发生病变和管腔闭塞,进而形成小的梗死灶[2]。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呈现麻木状态,并伴随头晕、头痛甚至抽搐,记忆力有明显减退,反应迟钝,偶尔出现眩晕情况,最后甚至导致痴呆[3]。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轻度中枢性面瘫,舌部僵硬导致口齿不清,另有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语调和语音均分发生变化,同时语速减慢[4]。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的行动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智力等,提高预后生活质量[5]。肢体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发生瘫痪,因此需要格外注意,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适当定时按摩,指导患者取俯卧位,以一指禅法施力从背部两侧开始延伸至下肢,循序渐进延续到机体各个关节部位,按摩强度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而定,每天帮助坚持按摩3~4次,每次15分钟为宜,整个按摩过程所经穴位有肾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足三里以及阴灵泉等,在有效缓解肌肉萎缩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长期仰卧导致的背部僵硬[6]。所以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科学的按摩方法。鼓励患者做自主运动,如踢腿、压腿等训练。本次研究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恢复方面效果较为理想,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综合以上论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不但缩短住院时间,而且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训娜.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9):174-175.

[2]贾艳.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9):1095-1096.

0[3]薛彩云,刘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42-143.

[4]黄紫霞,刘剑平,李辉,钟京梅,徐柳.早期护理干预在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康复的效果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5):616-619.

0[5]赵丽云.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159-160.

[6]刘洁.综合护理干预在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05-106.

作者简介:苏如顺(1976年12月—),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