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衰竭患者不同监护模式的应用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ICU呼吸衰竭患者不同监护模式的应用比较

廖振宇

廖振宇(广西宜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546300)

【摘要】目的比较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传统脱机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ICU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SIMV+PSV组、PSV+TC组相比,SC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明显较短,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中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关键词】ICU呼吸衰竭患者不同监护模式应用比较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196-0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ICU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5例呼吸衰竭进行监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监护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5例呼吸衰竭进行监护的患者,其中有44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年龄在54~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3.5)岁;APACHE-Ⅱ评分在16~22分之间,平均为(16.8+/-3.6)分。平均上机时间为(5.2+/-1.4)天,平均脱机时间为(8.15+/-2.1)天。随机将患者分为smcare智能监护组(SC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组(SIMV+PSV组)和压力支持通气+间断T形通气组(PSV+TC组),每组平均25人,进行脱机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脱机,具有良好的自主呼吸功能,咳嗽有利,停用呼吸机之后48h以上没有再进行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监护方法

1.2.1SIMV+PSV组

采用SIMV+PSV模式的通气方式,随着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自主呼吸平稳,依据氧合、通气等参数变化将RR进行恰当的降低,并对PS水平进行有效地调整,一般情况下,将SIMV的RR减到每分钟5次、PS水平降到5~7cmH2O时,进行认真细致的动态观察,依据RR、氧合、通气决定是否脱机[1]。

1.2.2PSV+TC组

采用PSV+TC模式的通气方式,将PS水平以每次2~3cmH2O的降低速度逐渐减少,从而逐步减少呼吸机做功,使患者的呼吸肌负荷逐渐增加。当PS降水平到5~7cmH2O时,进行认真细致的动态观察,依据RR、氧合、通气决定是否脱机。

1.2.3SC组

采用德国DragerEvitaXL型呼吸机智能监护模式(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的通气方式,呼吸机电脑在对其PSV进行自动反复调整时严格依据所测得的VT、PETCO2及RR三个指标,直到显示可以停机为止[2]。

1.3观察指标和评估标准

1.3.1肺呼吸力学监测

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对通气模式进行更换前后将RR、呼气潮气量(VTE)、气道峰压(PIP)等力学指标和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等循环功能指标记录下来,同时对血气分析进行监测,取指标PH、动脉氧分压(PaO2)等[3]。

1.3.2ICU脱机标准

当有效控制了患者的基础疾病、恢复了患者的自主呼吸和呼吸力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基本控制了患者的感染及稳定了患者的生命体征之后才能进行ICU脱机[4]。

1.3.3观察指标

机械通气前后对患者的氧合情况、意识、循环状态等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其HR、RR、动脉血气等;围机械通气期运用胸部X线对患者的心肝肾及血液功能相关指标进行定期的检查[3]。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样本,用卡方检验技数资料。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RR、HR和PaO2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SIMV+PSV组、PSV+TC组相比,SC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明显较短,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运用不同的监护模式监护后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x+/-s)

组别例数RR(次/min)HR(次/min)PaO2(mmHg)脱机时间(天)

SC组2521.5+/-4.892.8+/-5.2370.6+/-16.31.5+/-0.2

PSV+TC组2520.3+/-7.595.4+/-4.5375.2+/-14.14.6+/-0.4

SIMV+PSV组2520.4+/-6.295.1+/-6.6366.2+/-15.14.5+/-0.5

P/>0.05<0.05

3.讨论

在各种危重症患者中,呼吸衰竭患者所在的比例是很大的,而且大部分都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现阶段,最常用的传统脱机模式有两种,即SIMV+PSV模式和PSV+TC模式,它们都需要在脱机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等,这就加大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不断攀升。而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具有全天候管理的优势,可以依据患者的呼吸能力变化对PS水平进行及时的调整,操作方面,节省人力,并且安全可靠[5]。本研究结果表明,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中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脱机时间,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海波.ICU主治医师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10-311.

[2]梁建峰.田蓉.冯俐.自主呼吸试验在撤机中的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10):617—620.

[3]刘鸿梅.智能脱机模式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J].天津护理.2009,17(2):74—75.

[4]姜辉.俞森洋,王立万.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问断停机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中的比较[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29(8):545—548.

[5]姜辉,俞森洋.智能脱机模式在机械通气脱机阶段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0,27(13):1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