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疗教育对医患影响的研究陈海明

/ 2

缓和医疗教育对医患影响的研究陈海明

陈海明陈硕陈功林临健李子博(通讯作者)

陈海明陈硕陈功林临健李子博(通讯作者)

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0219

【摘要】目的了解缓和医疗教育对医患的影响。据这几年的研究报道,每年有十亿以上的患者需要缓和医疗服务,但是实际获得的患者不到8%。虽然我国也有人研究引进缓和医疗,但却缺乏政策和指引,从而带来了诸多限制,导致全民认可积极抢救,逃避死亡成为一大障碍。通过缓和医疗,可以使医患双方都从容地面对死亡,为推进医疗改革提供可靠的数据。使缓和医疗成为提升病人生活品质的一种更好的选择。方法随机选取不同的共400人,分成两大组,直接发放有关缓和医疗的问卷组和通过缓和医疗的教育宣传后,再发放相同问卷组,每组200人。在长沙市地区针对四种人群分成患者组,医务人员组,医学生组,患者家属组。结果经过缓和医疗教育宣传后,两组人员观念发生明显差异。经过缓和医疗教育宣传后的问卷组与直接发放问卷组想比,能够尽量的积极、乐观的面对死亡,并且对医患关系有了跟进一步的认识,更倾向愿意接受缓和医疗。

【关键词】缓和医疗;医患关系;临床应用;意义

缓和医疗(PalliativeCare)是一个新的医学学科。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缓和医疗所下的定义为:对疾病晚期的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和全面评估并治疗患者的疼痛和其生理、心理和灵性层面的问题,预防并缓解痛苦,从而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1,2]。为了更好的探讨缓和医疗教育对医患的影响,为缓和医疗研究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课题组通过不同的人群同时制定相同的问卷共400份,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不同的共400人,分成两大组,直接发放有关缓和医疗的问卷组和通过缓和医疗的教育宣传后,再发放相同问卷组,每组200人。在长沙市地区针对四种人群分成患者①②组,医务人员③④组,医学生⑤⑥组,患者家属⑦⑧组。①③⑤⑦为第一大组,②④⑥⑧为第二大组。

1.2分组

第一大组:未经相关宣传直接发放有关缓和医疗的问卷组。①患者正常组(n=50)未经相关宣传直接发放相应问卷。③医务人员正常组(n=50)未经相关宣传直接发放相应问卷。⑤医学生正常组(n=50)未经相关宣传直接发放相应相问卷。⑦患者家属正常组(n=50)未经相关宣传直接发放相应问卷;

第二大组:通过缓和医疗的教育宣传后,再发放相同问卷组②患者模型组(n=50)介绍缓和医疗的知识后再发放相应问卷。④医务人员模型组(n=50)介绍缓和医疗的知识后再发放相应问卷。⑥医学生模型组(n=50)介绍缓和医疗的知识后再发放相应问卷。⑧患者家属模型组(n=50)介绍缓和医疗的知识后再发放相应问卷。

1.3方法

为第二大组系统的讲解缓和医疗的原则及必要性。缓和医疗的原则是提供缓解一切疼痛和痛苦的办法,将死亡视为生命的自然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综合照顾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用系统方法帮助患者过尽量优质的生活,直至去世;用系统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庭应对面临死亡的危机;以专家协作的团队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包括丧亲辅导;提升存活质量,积极影响疾病过;有时也适用于疾病早期,与其他疗法,如化疗或放射共同使用以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从而更好地管理并发症带来的所有痛苦。

为两组人员分发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内容为表1。

2结果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发放问卷,实验两组人员独立填写,并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100%。通过对400位群众调查后,有超过76%的人希望得病后知道实情,有58%的人希望能对自己的治疗方案做决定。只有8.9%的人愿意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接受创伤性抢救。具体见表2。

3讨论

缓和医疗(PalliativeCare)是一个新的医学学科。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缓和医疗所下的定义为:对疾病晚期的患者,通过早期识别和全面评估并治疗患者的疼痛和其生理、心理和灵性层面的问题,预防并缓解痛苦,从而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1]。缓和照顾不论是在安宁或居家照顾,都提供了独特的整合照顾方式[2]。据研究报道的数据说明,每年有十亿以上的病人以及护理他们的家人需要缓和医疗服务,但是实际获得的不到8%。在近几年我国也有相关人士研究引进缓和医疗,然而进入中国的缓和医疗面临着由于政策空白、指引缺失而带来的诸多限制。缺乏政策的支持和医学教育指南,全民认可积极抢救,逃避死亡是一大障碍。其实,缓和医疗的知识并不是多么复杂,但中国没有老师交,学生就不敢做。没有指南,医生就不敢用,病人就要承受本可以避免的痛苦以及浪费本不该浪费的医疗资源。推行缓和医疗不仅是病人获益,国家更会获益。在这个社会主义国家,追求平等公正,缓和医疗很符合我国的国情,我们需要引进更新的概念,特别是应对恶性疾病晚期和老龄化社会,在我国推行缓和医疗“刻不容缓”。缓和医疗所关注的是:当一个人的死亡是可以预期的时候,医疗团队的目标从治愈转为照顾,缓解其身体的痛苦,并结合心理、灵性无微不至的照顾提高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品质,有尊严的度过余生,平静的接受死亡[3]。

在中国,每年有270万癌症患者死亡,他们花掉了毕生70%以上的积蓄,占去了国家20%的卫生总费用。如果提供缓和医疗服务,他们家庭的负担会大大减少,能节省大量优质医疗资源,缓和医疗这项政策的实施会使大量的医疗资源节省下来,用于为民保健康上,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人在进入生命末期时的舒适、快乐、无身体上的疼痛、无精神上的恐惧,活着生活有质量,离世生命有尊严[4]。缓和医疗自在英国实践以来在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少国家都将其列入重大民生问题来对待,有的国家则已进入法制化轨道[5]。面对时日不多的生活,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均会有不舍和对死亡的恐惧,而在生命长度无法延长之时,多功能团队的目标就在于竭力加深生命的深度,让患者活得少病痛、有尊严、有意义,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惧怕,用爱包围余生的每一天[5]

参考文献:

[1]KelleyAS,MorrisonRS.Palliativecarefortheseriouslyill[J].NEnglJMed,2015,373(8):747-755.

[2]孙剑宏,2007年4月18日,“社会工作”,中山市南区青年论坛,2014,12:13.

[3]周宴竹,“安宁医护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战后台湾医疗史的意义”,淡江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4]林明华.当前医改背景下缓和医疗制度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6,2(2):48-52.

[5]李义庭等临终关怀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学人文,2015(3):8-10.

作者简介:陈海明,长沙医学院在读本科生。

通讯作者:李子博,长沙医学院检验系教师,讲师,博士。

项目编号:长医教[2017]18号-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