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谈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

汪泳

汪泳(福州市第二医院350007)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我院诊断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单支病变组(25例)、两支病变组(20例)和三支病变组(15例)。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同时分析稳定性心绞痛组(SA)、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和心肌梗死组(AMI)的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关系。结果两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MI组、UA组和SA组相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程度严密相关,可以作为判断冠心病的标准。

【关键词】冠心病超敏c反应蛋白临床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182-02

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使得动脉腔隙阻塞或者狭窄,进而引发心肌缺氧甚至是坏死的病症,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近年以来,随着医学人员对冠心病研究的不断进步,发现冠心病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类型的疾病,同时炎症反应也对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一种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2]。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水平,来探讨炎症敏感标志物与冠心病病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入我院诊断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心内科确诊该60例患者均为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为25-68岁,平均年龄为58.5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为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为19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单支病变、两支病变和三支病变三组,其患者分别为25例、20例和15例。经询问病史和项目体检表明本组60患者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大动脉炎、肿瘤以及急慢性感染等病症。

1.2检测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清晨空腹的情况下静脉采血5ml左右,并将血液样品放置于37℃水浴箱中30min,然后用4500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5min,留取血清待测。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hs-CRP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运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进行测定。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支病变组患者的hs-CRP浓度水平要明显高于两支病变组,同时两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浓度也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患者的浓度,三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以及单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表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MI组、UA组和SA组相比较,hs-CRP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hs-CRP浓度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hs-CRP浓度(mg/L)

单支病变组255.523±2.325

两支病变组208.621±3.582*

三支病变组1512.442±4.057*#

注:*表示与单支病变组比较,P<0.05,#表示与两支病变组比较,P<0.05

表2冠心病各组的hs-CRP浓度水平比较

组别例数hs-CRP浓度(mg/L)

SA组255.123±2.285

UA组197.621±3.672*

AMI组1612.226±4.281*#

注:*表示与SA组比较,P<0.05,#表示与UA组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就是冠心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同时炎症反应也是诱发冠心病和加深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之一。近年以来众多的研究学者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斑块的起源、发展和破裂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3]。而hs-CRP是经典的炎症敏感标志物,也是目前众多冠心病炎症研究的重要指标。

经过本文研究我们发现,hs-CRP的浓度水平明显随着冠心病冠脉病变的血管数的增加而急剧依次增加,这说明hs-CRP的浓度水平与冠脉血管的病变数量和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4],hs-CRP的浓度水平升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炎性反应,从而诱导粥样硬化斑块向不稳定方向发展,更有甚者甚至可能会使其破裂而诱发血栓的形成。同时通过本研究还发现,UA组和AMI组的hs-CRP浓度水平要明显的高于SA组的水平,这说明hs-CRP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预测和佐证价值,即血清hs-CRP指标可以较好的作为判断硬化斑块的良好标志。总而言之,血清hs-CRP浓度水平对冠心病的评价和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雁,胡申江.冠状动脉病变与胰岛素抵抗、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10):745-747.

[2]Almagorm,Keren,BABAIS.IncreasedC-reactiveproteinlevelaftercoronarystentinpatientswithstablecoronaryarterydisease[J].AmHeartJ,2003,145(2):248-253.

[3]江守洪.不同水平C反应蛋白分级对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04):228-230.

[4]MorrowDA,RidkerPM,C-reactiveprotein,inflammation,andcoronaryrisk[J].MedClinNorthAm,2000184(1):1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