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陆正娟

陆正娟(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0-0151-02

【摘要】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急救成功率也大大提高,由脑卒中本身所致的危害性有所下降,但是由脑卒中后并发的抑郁状态,即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所致的对脑神经功能康复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卒中发病率的提高,抑郁症发生率有时高达70%。有专家预测抑郁可能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第四大疾病群,将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影响脑卒中后的康复。本文就目前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变化所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中风抑郁心理护理

脑卒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卒中后忧郁(PSD)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它延缓了卒中患者的恢复,降低相关药物的有效性,增加了疾病的危险性。其忧郁状态主要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减少有关[1]。由于样本选择,诊断标准,评定工具和评定时间不同,文献报道脑卒中抑郁(PSD)发病率有一定差异,一般在20%~60%[2],PSD可降低康复治疗效果,对躯体残损,认知功能和言语功能有消极影响,使者和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死亡率,脑卒中患者心理反应比其他许多疾病的心理反应更为严重,因为脑卒中患者身体功能的丧失是突发的,缺少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极易导致卒中后抑郁[3]。本文就目前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变化所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的现状作如下的综述。

1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概念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由于患者生活发生了突然而意外的变化,如或轻或重的持续功能缺损,加重机能障碍的并发症,社会生活能力减弱等,从而引发心理、情感和行为障碍,症状持续2周以上[4]。

2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

在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的抑郁后,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持续超过2周,且伴有以下各项中的4项:(1)对日常生活无兴趣;(2)精力减退,持续疲劳感;(3)精神反应迟滞;(4)自我评价过低;(5)思考能力下降,联想困难,有自杀想法;(6)睡眠障碍;(7)食纳减退;(8)性欲减退[1]。

3脑卒中后抑郁的症状

病人的面部常常流露出悲伤、烦恼、痛苦、苦恼的表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暴露出抑郁、无望和失望的心境,叹气是最常见的体征。在与医生谈话期间常易于流泪,还会放声大哭,还有一些病人则面无表情,也有一些病人坐立不安、激动异常、焦虑、食欲减退,甚至有的病人厌世或自杀。

4脑卒中评定方法

各指标评分在病程2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在医护人员的详细的解释下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5]。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重度31~45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按照1969年美国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16正常,>16分则有功能下降,>22分功能明显障碍。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采用第24项版本,总分<8分无抑郁症状,20~35分有轻-中度的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

5心理护理

5.1急性期心理护理

(1)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担心预后会出现慌乱、严重焦虑、对死亡的恐惧等剧烈情绪变化,因此患者入院后首先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制定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动向之后,应多与患者接触,注意与他们的感情沟通,根据职业注意恰当的称呼,切忌以床号相称。据相关报道77.8%的患者希望每日与护士交谈一次[7],所以我们要坦诚地与他们交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详细、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声音要大而不急,语调要柔和,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争取早日康复。(2)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经济情况以及顾虑、要求等,耐心开导,安慰病人,生活上给予照顾,尽量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3)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请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做义务宣传员,使患者看到希望,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5.2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由于最初恢复速度快,轻型患者早期有所恢复,许多患者容易产生盲目乐观过高期望,我们应适当的解释,避免产生不现实的思想,否则一旦未达到目的的就对治疗悲观绝望。

5.3残疾阶段心理护理

脑卒中致残率相当高,且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此阶段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对于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应给予较大的关注,患者会因各种功能的失用性衰退更感失望,加重抑郁症的病情,故应及时重建患者的生活能力。(1)此类患者多年老体弱,消化功能差,要耐心讲解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与家人一同帮助患者翻身、喝水、喂饭使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更重要的是予以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配合治疗。(2)鼓励患者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衣、洗脸刷牙,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3)尽量争取家属及其亲友的配合,家属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动员家属及亲友多来探视,且不要出现厌烦情绪,告诉家属探视时应以平静、微笑、轻松愉快的情绪感染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给病人以精神安慰,避免产生度日如年的思想。(4)创造优美的环境,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并参与一定的文艺活动,如下棋、听音乐、并多与人交谈,使生活更加充实。(5)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康复训练,予被动及主动运动,设法调动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以达到最佳疗效及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使患者从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恢复自信心,抑郁症状也随之减轻消除。

5.4适应阶段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和心理调整,能够认同并适应现状,此阶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患者认同、接受,他们往往放弃或停止治疗及锻炼,成为社会负担,导致抑郁复发。这时我们应告知患者应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为患者安排较合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他们重返社会,回归家庭。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现象应当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脑卒中患者在最初“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后,产生悲观情绪,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今后的生活和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表现为沉默,闷闷不乐,自寻苦恼,缺乏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过分依赖他人,郁郁寡欢,甚至偷偷哭泣。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康复责任心,运用科学手段、恰当方法、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进行积极心理疏导,帮助其消除自卑心理,促进其尽早摆脱这种状态,帮助他们全面提高适应能力,使机体调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积极接受治疗,摆脱抑郁,面对现实走向新生活。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促使脑卒中抑郁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心理护理,康复治疗,以及家庭及社会的支持,对PSD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文源,季建林.综合医院精神卫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8:135-137.

[2]吕文回,张分明,王济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3,85(15):858.

[3]李踔.脑卒中后抑郁症[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4):180-182.

[4]程丰,邵国富.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53.

[5]汪斌.心理障碍的检测诊疗技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12):113.

[6]陈清棠.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29(6):379.

[7]王暑红,严其明,周建辉,等.住院患者对护患沟通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2,17(9):68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