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浅析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韩丽红

韩丽红浙江医药技术学校311203

摘要本文对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做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学

近年来,各种环境污染现象层出不穷。为了减少污染,普及环保理念,必须将环保思想渗透到教育中。各种污染主要由各种化学反应引起的,“绿色”代表了无污染,如绿色食品,绿色奥运等,所以绿色化学就代表了无污染的化学。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里的渗透。

1.绿色化学的提出

“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1991年,“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从汾提出并成为美国的中心口号。它的含义是对环境友好的化学,也就是无污染的化学。它的核心是化学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其标准有下列12条原则:(1)最好是防止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处理;(2)合成方法设计成能将所有的起始物质嵌人最终产物中;(3)只要可能,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应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毒或毒性最小;(4)设计的化学产品应在保持原有功效的同时,应尽量使其无毒或毒性最小;(5)应尽量不使用辅助性物质〈如溶剂、分离试剂等〉,若一定要用,应使用无毒物质;(6)能量消耗越小越好,应能为环境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所接受;(7)只要技术和经济上可行,使用的原材料应是能再生的;(8)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过程(如基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物理与化学过程的临时性修改等);(9)尽量使用选择性高的催化剂,而不是靠提高反应物的配料比;(10)设计化学产品时,应考虑当该物质完成自己的功能后,不再滞留于环境中,而可降解为无毐的产物;(11)分析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能做到实时、现场监控,以防有害物质的形成;(12)一个化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或物质的形态,应考虑尽量减少实验事故的潜在危险。

由此看出,绿色化学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是主动地防止化学污染,根本在于“防”,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止污染总比治理污染更具积极作用,所以实施绿色化学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自然环境。

2.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联合国于1972年6月5日通过了一个全球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为了这一代的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会议决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每年的6月5日都有一个主题,旨在通过宣传,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我国政府也很重视环境保护,1998年由中国绿色时报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由中国各大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和我国民间组织“自然之友”共同参与评出了全国十大绿色新闻,其中就包括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问题。但是,这些措施只是被动的“防”,要解决环境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才能根治,即实现绿色化学,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世界各国梦寐以求的问题。如总统绿色化学奖的设立就是实现绿色化学有力的证明,此项奖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5年发起的,该奖共有五项:更新合成路线奖、改进溶剂和反应条件奖、设计安全化学品奖、小企业奖和学术奖。

我们作为普通的化学教师,虽然没能力向全世界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实施绿色化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有能力向学生宣传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只要广大学生有了绿色化学的意识,他们就可以影响家人及周围的人群,这样就可以一影响十,十影响百,逐步影响到大众。因此,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引导教育学生对已产生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研究,不但找出污染的根源,还要实际行动起来,按照绿色化学12条原则的要求,研究、探讨过去的合成路线及生产工艺中的不足,重新研究探讨新的绿色反应条件,开发出新的绿色产物及化工产品,使化学及化学工艺真正变成“绿色”的。从表面上看,要实施绿色化学,就要重新改革、创新原来合成产物的原料、途径以及生产流水线等,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假如企业能把用于应付环境保护的费用转移到开发研究新产品上,无疑这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因为这样不仅保护了环境,塑造了良好的化学形象,而且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因“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所以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任务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发产生防止环境污染的行为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切断污染的根源,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化学。在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处理好基础知识教学和绿色化学教育的关系,是当前化学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3.1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可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自然地、生动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明确实施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学习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途径、成分及其危害,启发学生想象并设计出减少酸雨形成的方案及采取的具体措施。也可引导学生在假期或星期日对家乡的某些污染(大气、水体等)进行取样,并分析研究,找出污染的根源及治理的措施,并作为作业写成详细的实验报告。对有价值的报告可向有关环保部门建议实施。

3.2结合原子利用率,对学生进行绿色反应的教育。原子利用率的定义是化学反应中目标产物的摩尔质量与化学反应式中按计量所得物质的摩尔质量之和的比值。理想的原子利用率是100%。即参加化学反应的所有原子都转化到目标产物中。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分子所发生的变化,不涉及组成分子的原子,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按照绿色化学的要求,所有化学反应必须是最大限度利用原料,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即提高原子利用率。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尽量通过多种途径去设计合成路线,然后选出制备相同量的目标产物时,反应物用量、副产物、步骤都最少,污染又最小的合成路线,这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反应途径。

绿色化学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大众的接受,必需在化学工艺实施过程中得到体现,评价绿色化工的依据是“环境因子”,它是近几年受到关注的评价指标,它比原子利用率更为直观和便于评价某种工艺指标。环境因子可定义为:废物的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比值。其中废物指产品以外的所有其它物质,而没考虑是否可以分离后再利用。可以看出,废物越少其环境因子的值就越小,对环境保护越有利,所以,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与化工生产有联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设计出既经济又可行的绿色合成途径。

要实施绿色化学教育,教师必须有强烈的绿色意识,首先利用自已的言行去感染学生,使其逐渐产生对绿色化学的意识,然后结合具体事例巧妙而生动地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某些环节中,这样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就自然地产生了保护环境、实施绿色化学的意识。若在化工生产中,要真正实现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为100%,环境因子为0),还要靠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的改革、创新,虽然现在的课堂教育培养的只是一种绿色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可以为将来的绿色化学专家作铺.

参考文献

【1】袁履冰,牛瑞珍.有机化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2】闵恩泽,吴巍.绿色化学与化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0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