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来云雪蒋秋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来云雪蒋秋娇

来云雪蒋秋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骨折;循证护理;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应用效果

下肢骨折是常见骨科疾病,治疗后需要经过长期的卧床休养,容易出现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下肢骨折并发症,极易引起肺栓塞、出血,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后续的护理工作对于预防并发症,提高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现今的临床护理模式,对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缺乏针对性,并没有显著效果,循证护理是参考既往护理案例,制定合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本次研究是为分析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2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已排除存在无感因素影响的案例,研究开展已征得患者同意。其中男78例,女44例,年龄在26-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9±13.97)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人。对照组有男40例,女21例,年龄在26-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8±11.63)岁。观察组有男38例,女23例,年龄在27-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8±10.39)岁。两组患者基本临床信息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内容包括日常检查、用药指导、注意事项讲解等,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内容如下:

①成立护理组:由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综合分析既往案例,对护理过程并发症进行分析,着重剖析其诱因,根据现有医疗条件制定护理方案,尽可能的规避护理风险,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就实际情况整改方案,为后续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②风险评估:详细检查患者身体各功能指标,结合既往材料评估患者诱发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参照手术过程和患者病历以及既往病史,综合性的评价分析。分析过程中要向患者及其家属确认,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根据既往材料制定方案。

③沟通交流:为降低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陌生感,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尽快的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配合行为,以此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及时发现不良情绪,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疏导。交流时多用鼓励话语,给予足够的心理暗示,为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

④生活护理:定时为患者挪动身体,适度进行推拿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避免发生感染。饮食内容以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补充钙元素。同时注意讲解病症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自我调整状态,出院后也能维持较好的情况。

⑤运动锻炼: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鼓励其下床活动,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恢复初期让患者在病房内活动即可,运动量不宜过大,护理人员应从旁协助指导,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下肢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1.3评价标准

并发症发生率由护理人员直接统计,主要记录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感染等。

生活质量评分有专业医护人员评价,参考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标准,综合身体、心理、社会、认知功能评分进行总结。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代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根据并发症发生实际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后,观察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

根据生活质量评分数据,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信息见表2。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疾病,也是较为多见的住院并发症,其致病原因是静脉血流缓滞、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等[2]。下肢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会有较长时间的卧床修养阶段,在此过程中下肢血液功能受到阻碍,极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还会导致压疮、感染等不良症状,对于后续恢复过程极其不利,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还有可能引起肺栓塞、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3]。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的进行护理治疗对并发症预防意义重大。

传统的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上有较好效果,但是缺乏针对性,由于患者身体机能差异较大,笼统的护理方式能够起到的作用存在差异,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循证护理是构建在既往临床案例之上,参考病人基本条件后制定的方案,具有较高针对性,能够较好的规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积极意义[5]。该方式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不依从治疗的行为,提高配合度,护理过程相对顺利,对医患双方都有益处。

研究结果表明,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过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综上所述,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模式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刚.综合治疗骨科创伤性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2):28-28.

[2]孙婷婷,朱向明,张霞.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病例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7,19(2):109-111.

[3]卢怀美,刘晓燕,赵强,等.预见性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5):1701-1703.

[4]李琴,苗琼.循证护理干预在预防高龄患者腰椎骨折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173.

[5]张丹,黄学芳.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