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急诊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探究

张华

张华(重庆市万州区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404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中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方法选取122例心肺复苏患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加压给氧、升压药物以及电除颤等措施的治疗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结果122例心肺复苏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心肺复苏不成功外,其与患者的复苏治疗全部成功,成功率为96.7%。结论通过心肺复苏的护理与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能够得到有效降低。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护理与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146-01

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是由于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而造成的。而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最为基本的救治措施是心肺复苏。目前,心跳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但作为相对繁重的心肺复苏工作而言,应该通过及时快速的救治与细致护理的结合,有效促使心肺复苏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急诊科就诊的122例心肺复苏患者,包括77例女性患者和45例男性患者,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5.5岁。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为5-30min,平均时间为(10±4.5)min。呼吸道窒息、休克、药物过敏、急性呼吸衰竭、电击伤、溺水、急性中毒、心源性猝死等是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

1.2方法

1.2.1急救措施①全部患者取平卧头侧位,并对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及时彻底的清理,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②准备急救所需的药品和设备,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和人工呼吸机、除颤器、吸引器等。③及时把握对患者的抢救时间,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对患者实施抢救,同时使人工呼吸机接通,给予加压给氧,并实施气管插管。④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共为2条静脉通道。在医生的叮嘱下给予升压药物,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得以稳定,并确保其它药物的有效输入。⑤当患者心脏复苏后,入住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并对室颤者进行电除颤措施。除颤措施应及早实施,心跳停顿后3min内为施行除颤的最佳时机。对于伤病患者而言,生存的机会是治疗的首要目标。实践证明,心跳骤停1min时进行电除颤,其患者心脏复苏的有效概率高达90%。⑥之后对患者的呼吸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如有异常现象就要及时报告医师,同时对相应的应急处理进行实施。

1.2.2患者心脏复苏后的护理措施①对患者早期脑复苏措施的实施非常重要。患者恢复心跳后对血压进行测试,及时对患者进行头部的降温措施。一般来说,大脑能够承受的缺氧时间为4-6min,在进行头部降温的同时对CPR进行应用,给患者的头部进行冰块冷敷,或患者头部戴冰帽,头部温度的维持为28-30℃。在医生的嘱托下,对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及脱水剂药物进行使用,有效减少患者脑组织的耗氧量,对脑水肿进行有效控制及其预防,进而促使颅内压的降低。②复苏初期,患者的循环、呼吸系统并不稳定,此时应对心电监护进行加强,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律、心率的变化进行关注。心电监测时,血压测试每5-30min为一次。另外对患者的血气分析、瞳孔大小、呼吸频率和幅度等化验指标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③确保患者呼吸道的有效畅通,由专人进行护理工作,患者进行呼吸时气管内出现的异常响声应得到重视,当气管内存在分泌物时,要及时进行吸痰措施,避免肺内吸入痰液引发肺部感染。在无菌状况下对吸痰措施进行操作,动作轻柔。④对基础护理进行有效加强,口腔护理每天进行2次,确保口腔的湿润和清洁,达到预防口腔感染的目的。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出现球结膜水肿或眼睛无法闭合,护理工作者应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患者眼睛。对于心肺复苏的患者,会留置多种管道以促使生命的维持,这容易给患者的皮肤护理带来困难,当建立心肺功能后,就要使患者定时翻身,每两个小时1次。确保患者皮肤的清沽,床单必须干燥、平整,避免压疮。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对患者实施拍背,控制、预防肺部的感染。有效加强环境消毒措施的实施,并维持室内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注意空气流通,避免患者受到感染。⑤患者留置尿管,护理人员对尿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进行观察。⑥对患者实施抽药与推药,应由专人负责。准确填写对患者的抢救记录,并在抢救过程中有效执行,防止错用药物现象的发生,严格依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

1.3出院指导

①患者完成心脏复苏的急救之后,应注意身体的休息,体力与精神不能过度劳累,并对自身情绪进行控制;对于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如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纠正,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②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合理调节,多吃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通过营养补助进行身体的调整,促使正常状态的恢复。

2结果

2.1心肺复苏标准①患者的心脏复苏后,皮肤、颜面等会显现红润;②散大瞳孔得以缩小;③自主呼吸有所恢复;④能够触及患者的大动脉搏动的跳动;⑤肱动脉收缩压≥60mmHg。

2.2结果本组病例中,122例心脏骤停患者通过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成功实施心肺复苏得到病情好转的患者有118例,患者心脏复苏的成功率为96.7%。

3讨论

3.1CPR的有效实施在对患者进行急救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四个快速,及接近的快速、心肺复苏的快速、除颤的快速以及高级生命支持的快速。只有在这四个环节中,及时准确的进行对患者的治疗,才能更为有效的促使患者心脏复苏的成功。本组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时,通过CPR的有效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复苏的成功率,而CPR的实施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为此确保CPR在抢救心脏骤停时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3.2医护的配合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时,情况非常的危急,在急救过程中应该促使医护之间的有效配合。CPR早期,开放气道、按压胸外心脏、建立除颤与高级气道时,确保医护的有效配合,通常而言,复苏药物的使用和静脉通路的建立可有所避免。也可在已有通路的建立上,与医生积极配合,促使患者心脏的复苏。

3.3心脏除颤大对数心脏骤停患者的心电表现为室颤。必须早期除颤,以恢复患者的循环系统。对于复苏成功的存活率而言,早期除颤的有效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患者的的心脏骤停都是室颤引起的,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除颤。患者心脏骤停2min内,给予电击除颤是最佳效果。

总之,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中,有效的配合医护工作,熟练掌握急救和护理中的各项操作,及时快速的给予患者心肺复苏,以促使患者死亡率的降低。

参考文献

[1]邹芳春.急诊心肺复苏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2007,9(4):115.

[2]杨永刚.35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17):128.

[3]李玉.现代临床急诊急救与危重病抢救规范化诊疗操作实务全书[M].北京:金版电子出版公司,2002.

[4]王世诺.护士在心肺复苏中的配合[J].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