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5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 2

甲状腺癌5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王占英

王占英(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通河150900)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57-02

【关键词】甲状腺

收集我院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手术治疗甲状腺癌5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3例中,男16例(30),女37例(70),男:女为1:2.3。发病年龄6~67岁,平均年龄岁,其中<20(岁)8例,≤30(岁)30例,≤50(岁)7例,>51(岁)7例;病程15天~2年,<1个月15例,1~6个月20例,~1年12例,>1年8例;肿瘤部位:右侧腺叶23例,左侧腺叶20例,峡部5例,双侧腺叶4例。

1.2术前检查:53例中行131I放射性核素扫描18例,其中15例为冷结节(83.3%);B超检查53例,其中46例为实性肿块(86.7%),3例为囊性(5.7%),4例为囊实性肿块(7.6%);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8例,确诊为甲状腺癌30例(79%);CT检查40例,提示恶性肿块者31例。

1.3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根据术前诊断,术中快速冷冻病

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决定不同术式。行患侧腺叶全切除术5例;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6例;全甲状腺切除术4例;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加同侧颈部清扫术8例。53例中首次手术53例;二次手术3例(为肿瘤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病例)。

2病理分型

2.1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与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按国际TNM分期,53例中I期19例(35.8%),Ⅱ期25例(47.2%),Ⅲ期9例(17%)。乳头状癌35例占66%,颈淋巴结转移17例;滤泡癌12例,占23%,颈淋巴结转移5例;髓样癌4例,占8.0%,颈淋巴结转移3例;未分化癌1例,占8.0%,颈淋巴结转移1例;所观察病例淋巴结转移率43%(23/53)。53例中并发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乔本病2例,甲状腺瘤1例。

2.2病理表现

2.2.1乳头状癌:大体为质硬,并可见颗粒样外观。镜下瘤细胞呈分支状的乳头状排列,可见毛玻璃样核、核沟和核内假包含体,间质内有沙砾体及钙化。以淋巴结转移为主,远处转移少见,常见于肺。

2.2.2滤泡癌:大体为有包膜的肉样包块,有浸润的可见明显的卫星灶。镜下可见癌组织呈滤泡状排列,易发生血管和包膜浸润。以血管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少见。

2.2.3未分化癌;肉样,白色或棕褐色,有坏死和出血。镜下由不同比例的大角边形细胞或卵圆形细胞,成片串状生长,有时可见纤细或饱满的梭形细胞排列成束,有类似肉瘤样表现。以远处转移为主,多见于肺。

2.2.4髓样癌:灰白色、棕黄色或黄褐色,位于侧叶,由多边形,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成岛状或梁状,有特征性的纤维血管间隔,间质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积。主要为局部侵犯。

乳头状癌和滤泡癌显示滤泡细胞分化特征,免疫组化标记为甲状腺球蛋白阳性。髓样癌细胞内可有降钙素阳性,嗜铬素阳性。

2.3远期疗效: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40例、33例、28例,满1,3,5年生存者分别为36例、29例、20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8%、71%。死因多为复发、颈淋巴结转移、肺和骨转移。

3讨论

3.1发病情况: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最好发的乳头状癌(占60%),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2.5,滤泡癌少见,一般不超过20%,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5-1:4,在同期收治的甲状腺癌中,儿童发病率占5.7%(3/53),老年发病率为11.3%(6/53),与文献报道老年人甲状腺癌发病率占同期甲状腺癌的14.3%~28.6%基本一致。

3.2临床特点与病理特征:本组中病史1年以上者8例,占15.1%,病程较长与分化型癌的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缺乏自觉症状及就诊晚有关。临床分期以Ⅱ期最多占47.2%,(25/53),I期次之,占35.8%(19/53),Ⅲ期较少;肿瘤部位在左、右腺叶相差无几,峡部很少,可能为峡部腺体较少之故。组织学方面,中青年患者乳头状癌多见,滤泡状癌次之,其他较少;老年患者以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为多,其他次之,本组6例老年患者中,滤泡状癌占57%(4/7),未分化癌占28%(2/7),而乳头状癌占15%(1/7);儿童患者多为乳头状癌,多以甲状腺单发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文献报道:儿童甲状腺单发结节50%为恶性,其原因可能为甲状腺素缺乏,促甲状腺素分泌长期增高而诱发癌变。

3.3诊断:患者多以甲状腺肿块就诊,对于肿块质硬,形态不规则,吞咽时活动度差,生长快,且伴淋巴结肿大者诊断不难。对于质软,形态规则,光滑者或老年患者病程较长,且肿瘤常伴有囊性变及钙化者,易误诊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故一旦发现甲状腺肿块,应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证实是否为甲状腺癌。甲状腺核素扫描,若为冷结节,则可能10%~20%为癌肿。本组患者行甲状腺核素扫描为冷结节者18例,后均经病理证实为癌。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肿块囊、实性,但不能鉴别其良恶性,若B超检查示实质不均匀肿块且明显外侵,而甲状腺核素扫描为冷结节,应考虑为恶性,文献报道,其符合率为70%~95%。本组符合率为88%(15/18),应予重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准确率为80%~95%,本组为79%(30/38),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肿块外侵及周围血管情况,帮助术者充分估计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及彻底性,减少术中的副损伤。

3.4治疗:甲状腺癌对放疗不敏感,而化疗有效率极低并且降低机体的免疫力。故对于甲状腺癌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应争取早日手术;术中应细轻柔操作,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式的选择,由于近年来早期病例的增多,手术范围趋于缩小,I、Ⅱ期患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Ⅲ期患者同时加做同侧改良式颈清扫术是可取的。误诊为良性结节而手术的甲状腺癌应根据首次手术方式和肿瘤的病理情况有选择地施行二次手术。文献报道,内分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防止或延迟复发的作用,对乳头状癌疗效最佳;主张终生服用充分剂量的甲状腺制剂。

3.5预后: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就诊时间。分化较好乳头状癌分化高,预后最好,十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即使有转移,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滤泡癌十年生存率50~70%,年龄<30~40岁预后,一些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预后差的多;未分化癌发生淋巴结和血行转移较早,预后较差,十年生存率5~10%,中位生存期2个月。本组中未分化癌1例,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后5个月死亡;髓样癌有淋巴结转移不利,生存率从86%跌至46%,患者大于40~50岁预后不良,女性预后好,降钙素少的肿瘤患者预后比降钙素高的差。

甲状腺的包块均应在术中作冰冻切片检查,判断其性质,决定术式。对于甲状腺癌,即使有淋巴结转移,也应视情况积极行肿瘤切除或姑息切除手术,以减轻肿瘤对气管及周围组织的侵犯及压迫,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俊平,崔龙,屠岳.老年人甲状腺癌45例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

[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刘经祖.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J].临床外科杂志,1994

[4]顾禾,郭源,付荣湛,等.1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2.

[5]武忠弼,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弗莱彻主编,周庚寅等主译.肿瘤组织病理诊断[M].山东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