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共和县文化发展现状

/ 2

浅析共和县文化发展现状

柳霞张官寿

中共共和县委党校青海海南州81309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既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结果。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扎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学、和谐、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共和县文化发展基本概况

共和县是海南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因世居民族较多,故命名为共和县,意为“五族共和”。素有“海藏通衢”“进藏咽喉”之称。全县辖7镇4乡、99个行政村、14个社区。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57万人,有藏、汉、回、蒙古、撒拉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2.6%。

(一)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初步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从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工作考核、政策扶持、项目培植、招商引资等多方面入手,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营造了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我县结合地区实际,大力推进“共舞和谐”区域特色文化理念,深入挖掘我县历史、地域、民族、宗教等优势文化资源,面向国内外文化经济旅游市场,突出民族地域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相得益彰的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历史性、时代性的共和地域特色文化,不断提升共和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根基不断筑牢。一是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县、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是建成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并加紧配送相关设备。三是认真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完成全县70%的村、社区的电视、音响、演出服装、乐器等设备发放工作。同时在藏传佛教寺院各发放一套体育器材。四是藏文化创意园现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五是城北新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项目现已完工。其中包括灯光篮球场、民族射箭馆。

(三)文化创作成果收获颇丰。一是以唐蕃古道为依托,全力开辟“黑古城、哈乙亥村唐蕃玛尼石经城(倒淌河)—伏俟城、江西沟乡“赤雪嘉姆”旅游文化合作社(青海湖)—唐蕃古道民族民俗博物馆、百米雕塑群及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共和县《格萨尔》文化产业“岭国服饰城”、高原沙漠文化体育旅游基地(塔拉滩)、龙羊峡黄河峡谷、湖李木沟岩画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闻名遐迩的“南丝绸之路”作为文化旅游主线,以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作为切入点,依托青海湖旅游景点重点发展集游览、度假、购物、工艺品加工、特色饮食、各类艺术展演等文化产业。复原唐蕃古道伏俟城,以青海湖旅游为重点,把复原伏俟城作为一个体验南丝绸之路风采、领略藏区风俗、展现地域特色的主题景点,以此带动“西海安多藏服饰”、高原饮食文化、度假等文化产业。二是打造唐蕃古道文化艺术景观。以德吉滩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基地为基础,开展赛马、射箭及“藏族拉伊”、民歌演唱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形成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力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扩大宣传面,将“唐蕃古道”打造成共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力争将“唐蕃古道”文化旅游节发展为陕甘青藏互动的重要纽带,发展成为国内外富有影响力的重大民族文化项目。三是创建内涵深刻的地标文化品牌。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方式,积极打造“共舞和谐”文化理念。鼓励“掐丝唐卡”、“藏绣”、藏文化画廊、藏族服饰、民间特色石雕、民间射箭、民歌演唱、则柔、赛马等文体活动项目。抓住机遇,搭建平台,积极推介共和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

二、共和县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尽完善。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书源比较陈旧等影响,常年缺少观众和读者,已建的一些文化体育设施利用率较低,公共文化阵地管理水平不够高,服务能力不够强,使有限的文化投入资金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低。我县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组织化、规模化、科技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真正有竞争力、有规模的文化龙头企业。文化市场缺乏研发、创意的能力,更不具备竞争力。文化单位活力、竞争力不强,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化氛围和文化队伍建设还薄弱。文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引领性人才缺乏。文化队伍匮乏不齐,尤其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因此,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文化市场收入份额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偏低。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把文化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还没有被当作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对“文化产业”概念模糊,常将文化产业与公益文化、福利文化等混同,要认为文化形成不了产业,文化创造不了经济收益,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缺乏文化经济意识。二是加强宣传。大力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和任务,特别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文化人才队伍能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从而促使文化队伍建设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氛围。三是制订规划。要结合县情实际,科学制订文化队伍建设的培训目标、发展规划和建设措施,使文化队伍建设有方向,实施有依据,落实有措施。

(二)不断挖掘和整合我县文化特色产业资源。科学合理地对现有文化产业资源进行归类整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结合我县重点工作,修建一批能够表现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城市景观。三是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使我县不仅能“吸引”游客,更能“留住”游客。

(三)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渠道,鼓励支持现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深造,努力培养一支适应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者队伍。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开展源头管理,积极做好文化人才的储备工作。二是创造条件,新进人员必须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等形式,针对稀缺、特殊、高层次人才,应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采取“定向引进”和“公开招聘”等多种形式,引进一批在县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艺术方面的优秀人才和业务带头人。三是培养一支文化事业经营管理队伍,一支理论研究、艺术创作队伍,一支较稳定的专业、业余文艺表演队伍,一支农村、社区群众文化业余爱好者队伍。

(四)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保障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将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大力推进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广开投融资渠道,壮大文化产业。

以上为推进我县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些建议。如若实现,对我县的面貌必将有一个大的改观,对县域经济的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为建设共和生态宜居中等城市的宏伟蓝图添上浓重一笔,让全县人民享受更多文化发展繁荣带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