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腹部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罗飞鹏

罗飞鹏

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外四科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方法、优点以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12月。使用改良缝合方法225例,其中上腹部手术120例,下腹部手术105例,急诊手术56例。结果225例病例中其中5例患者由于肥胖出现脂肪液化,另外4例患者由于急诊手术,腹腔感染重,出现切口感染导致切口裂开,二期缝合后愈合。其余均为一期甲级愈合。结论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缝合能够明显降低手术后脂肪液化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在基层医院中使用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家庭负担。

【关键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基层医院。

传统的腹部手术切口关闭方法为用丝线单纯间断缝合,由内到外分别为缝合腹膜、腹白线或腹膜与腹直肌后鞘、前鞘,皮下脂肪与皮肤等四层。但此种方法缝合、暴露时间长,在皮下遗留许多线结,直接影响切口愈合。尤其是Ⅱ类切口或感染手术、低蛋白血症、腹水、糖尿病及晚期癌症患者最为明显。作者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将此关腹方式用于患者,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5例病例中,男性123例,女性10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24岁。其中上腹部手术120例,下腹部手术105例,急诊手术56例。Ⅱ类切口169例,Ⅲ类切口56例。最短切口12cm,最长23cm。

1.2缝合材料以上225例患者均使用国产华利康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

1.3缝合方法首先用中弯血管钳提起切口四周腹膜,用1-0华利康可吸收缝线从切口一端缝合打结,保留10-15cm线尾,助手提起缝合线,术者边缝边缩紧缝线,每缝合4-5针后再予以4号线加强缝合一针,直至全部关闭腹膜。然后从切口另一端反方向连续缝合前鞘,将前鞘完全缝合后与原线尾牢固打结。检查前鞘缝合满意,如患者脂肪较厚,用中平镊剔除可能会坏死的脂肪组织,清洗手术切口,皮下脂肪较厚者用0号线缝合皮下层,4号线间断缝合皮肤。如果患者感染重或者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者皮肤予以加用外张力线缝合。

1.4结果本组使用该缝合方法225例,其中5例由于肥胖术后皮下出现少量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出院;另外4例患者由于急诊手术,腹腔感染重,出现切口感染导致切口裂开,二期缝合后愈合。

2.讨论:

3.1切口愈合机制及影响因素切口Ⅰ期愈合条件为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缝合或粘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这种伤口中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表皮再生在24-48h便可将伤口覆盖。肉芽组织第3天就可以从伤口边缘长出并很快将伤口填满,5-6天胶原纤维形成(此时可拆线)[1],约2-3周完全愈合,留下一条线状瘢痕。其影响因素与年龄、营养状况、内分泌、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药物、神经支配、电离辐射等有关。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常常为缝合对局部血液循环和线结的影响。

3.2传统关腹方法传统腹膜前鞘都是使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缝线粗,线结大,线头残留过长,尤其是污染手术、Ⅱ类切口、肥胖、低蛋白血症、腹水、糖尿病、对异物反应比较敏感的患者,易发生切口排异反应感染,产生窦道。丝线缝合腹膜使壁层腹膜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组织充血水肿,内面不光滑,最容易发生切口下肠管或大网膜粘连[2]。Menzies提出,机械性损伤、组织缺血、异物刺激及炎症等导致的浆膜损伤是腹膜粘连形成的主要因素[3]。间断缝合腹膜切缘出血渗出或粗糙面与内脏接触而发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动作轻柔,仔细止血,切除坏死或失活组织,消除死腔,对切口一期愈合也非常重要。

3.3本缝合方法优点①关腹快捷方便,对组织损伤小;②连续缝合内面严密光滑;③无线结异物反应;④可吸收线抗拉力张力强不易断开;⑤连续缝合腹膜及返回连续缝合前鞘与原线尾打结使腹膜与前鞘直接接触紧密,避免存在空腔减少切口积血;⑥肥胖患者脂肪层剔除可能会坏死的脂肪组织,避免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即使液化,也是局部少量液化;⑦患者感染重或者术前存在低蛋白血症者皮肤予以加用外张力线缝合,可明显减少Ⅲ类切口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基层医院面对的患者基本上来自农村,虽然现在新农合报销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很多病人还是无法承受过高的医疗费,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或者脂肪液化,虽然经过换药、二期缝合等治疗手段可以痊愈,但是会明显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缝合方法改变了原始缝合方法所产生的副反应,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广发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蒋志国,石国杰.腹部切口裂开31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1,30(3):281.

[2]汪贵清,李海春,汪沛.腹部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438例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月第6卷第6期(58-59).

[3]仲剑平.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生机理及预防.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1):952-953.

作者简介:罗鹏飞(1981年5月)、男、汉族、云南版纳、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大学、从事普外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