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主要适应问题及对策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3

大学新生主要适应问题及对策浅析

李悦

李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大学新生面对全新的校园环境,势必会在心理、人际关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问题,尤其是贫困新生。如何摆脱适应不良,完成角色转变,不仅需要大学生们自己去调节与探索,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适应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试图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人际关系学习情感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13-0037-03

经过高考的洗礼,步入梦想的大学殿堂,相信对于任何一名刚踏入大学校园的人来说都是值得激动的事情,但当同学们还沉浸在对大学生活、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中的时候,或许已经发现大学与之前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正如一位英国哲人所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升学的愿望已实现,但是新的目标尚未找到,不知该瞭望何方,于是陷入迷茫。

通常,从新生入学到基本适应大学生活这一段时间,称为大学新生适应期。在这段时间里,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寻找和确立新的理想和目标。然而,新的环境、新的伙伴和新的要求,加之对大学生活缺乏了解和应有的准备,难免会出现各种不适,甚至于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那么,大学新生中通常普遍存在着怎样的适应问题,作为高校辅导员又该如何帮助同学们顺利度过适应期,无疑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大学新生适应的涵义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换言之,适应的形成就是主体(内因)和客体(外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平衡状态。我们把大学新生这个主体作为内因,把大学新环境这个客体作为外因,初上大学的学生在脱离原本熟悉的环境进入大学新环境的过程中,被要求在不同的环境里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达到内外因的相互作用而平衡。不同的角色可以帮助人处理不同的事物,大学新生只有学会了角色转变,才能适应环境,也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立足。

二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与现状

目前值得关注的大学生适应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和情感适应四个方面,其中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1.心理适应

大学新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目标失落、角色失调、生活失序、学习失范、人际失和以及心理失衡。归纳其核心特征,则是“失落”二字,新生们往往会感觉世界变大了,自己却变小了。当初满怀憧憬的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自身目标的不明确、角色地位发生变化、独立生活能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得当、人际关系失调等现象,都无疑加重了新生们的失落感。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主要存在着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环境、角色、要求、方法发生变化等客观原因。大学的环境较之中学,差别与变化是较大的,此时,大学新生的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被提出,需要大学生们及时适应。

第二,由于心理素质欠佳、以往生活过于顺利、为人处事能力不足、理想脱离现实、不善自我调节、对新生活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心理准备等所引起的主观原因。能够跨入大学的校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大学以前的生活相对平淡与顺畅,生活的重心在于学习,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因此心理素质相对欠佳,而社会经验的不足也导致了大学新生们为人处事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理想高于现实,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但当在新生活中碰壁时,就会由于缺乏心理准备而受挫,导致适应不良。

2.人际关系适应

人际交往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他们对于新生活适应的途径之一,同时体现了整个大学时期的生活质量,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大学生们快乐情绪85%的来源所在。

当代大学新生对于人际关系的交往普遍存在着急迫性、盲目性、广泛性、戒备性、理想性和易挫性等特点。步入完全陌生的大学,进入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周围不再围绕着熟悉的面孔,远离家人和朋友的独孤感以及大学生们希望别人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尊重和承认的心理促使他们产生交友的迫切感。但是由于对身边同学缺乏足够的了解,交友动机过强,急于求成,结果往往会导致交友的广泛性和盲目性。大学新生心理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有限,因此容易在接触人的时候产生理想化的思维定势,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先在自己的头脑中塑好一个“模型”,然后根据这个“模型”到现实中去寻找所谓知己,过分挑剔而使人际交往流于理想性。他们习惯从自我需求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与同学之间缺乏广泛的交流,忽视交往的细节,从而在交友过程中产生挫败感,而不适当的自我评价同样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此同时,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虚拟交往代替现实交往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大学新生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不够稳定,做事容易冲动,虚拟的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交友的风险。

3.学习适应

大学的环境有别于中学。在中学里,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管着;在家里,有父母操心,从学习到生活,一概不用考虑,一心读书就行。在大学里,远离父母,除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管好生活以外,更要善于管好学习。进入大学,学习仍然是大学生们的首要任务,而新生们刚刚经历过高考,往往会产生误区,认为到了大学就可以彻底解放,学习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因此容易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松懈,没有动力;动机过强,导致挫败;学习忙乱,节奏紊乱;学习焦虑,不堪重负;学习疲劳,效率低下;厌学,毫无兴趣等。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而大部分的大学新生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往往就会因为对大学学习特点的不了解而不能适应,或松懈或忙乱或学习动机过强,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不堪重负,更有甚者会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由于大学新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个别同学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生活节奏紊乱,影响正常学习。

4.情感适应

进入大学后,摆脱了以往老师和家长的束缚,亦摆脱了繁重的课业,大学新生们开始进入一段相对自由与情感空白的时光。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当代大学新生的情感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交往动机不健康、交往态度不端正、交往行为不恰当、恋爱感情不成熟、交往能力不具备以及恋爱心理不成熟。大学新生们可能会对爱情有一种憧憬,也可能会心存疑虑,甚至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比较合适,因此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恋爱动机,主要可以归纳为心理补偿型、生活依赖型、感情寄托型、目标替代型和私欲满足型五种。

刚入校的新生往往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却从未认真考虑过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同样的,他们普遍对恋爱吸引力存在着误解并缺乏科学的认知。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们,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交往的兴趣和渴望,但往往却很难把握好学习、友情与爱情的关系和分寸。更有甚者因此而扭曲了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5.贫困新生心理适应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增加较快,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官方统计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特别困难学生的比例在5%~10%,人数大概有160万。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然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贫困新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往往更加脆弱,压力也相对较大。因此他们的心理适应问题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目前贫困新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经济压力、人际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心理压力。与此同时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心理行为特征则是以自卑和自尊交织为核心、以焦虑担忧为情绪特征、以敏感退缩为人际特征、以节俭或铺张为消费行为特征、以过分在意经济为价值判断特征。

究其主要原因,无外乎贫富观念的变迁、消费方式的改变、心理需求的扩张、教育引导的滞后以及心理素质的欠缺等方面。一般情况下,贫困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城市,贫困生要适应大学生活,就要逐渐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建立又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这对那些生活消费水平较低的贫困生来说,是相对困难的。其次,贫困生对大学学习环境的适应也会更困难一些。就读大学前,贫困生就普遍存在着学习条件较差、学习起点较低等客观情况;入学后,还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他们不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拥有电子词典、电脑等自学工具,因而要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需要贫困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贫困大学生入学后,更容易产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贫困生有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交往需要和交往心理,但是由于贫困的影响,许多贫困生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自卑、怀疑、嫉妒、羞愧甚至虚荣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种种困惑,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较多。因此,高校对贫困新生适应问题的关注,不应只限于经济领域,而更应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关怀与帮助。

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对策分析

根据适应阶段大学新生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

1.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要求

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要求新生要有更强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生活方式上,必须学会料理自己的一切,包括个人生活、消费习惯、交往方式等;在教学管理上,大学的老师不再像中学班主任那样管得具体、细致,而是将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和培养学生自学自立精神作为主要职责;在学习方式上,大学的学习特点是自主性强,学习计划的安排、选修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时间的分配都要根据情况自己决定,因此,更要求大学生们学会自学,善于抓好学习重点,进行自我督促和自我检查。针对新生的始业教育就是帮助他们认识大学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利用始业教育,全面向学生们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和要求,在最优的时段帮助他们树立对大学的认知。

2.帮助他们做好三个定位、学会三个管理

三个定位指的是角色、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定位;三个管理则是目标、时间和情绪的管理。大学新生容易在新环境中迷失自我,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定位自己。高校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及时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并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可以通过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类以适应性教育为目的的活动,通过新老生交流会、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帮助新生及时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切实的目标,踏实地走好大学里的每一步。而在自我管理方面,则应引导大学新生针对大学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生活,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工作和娱乐的时间,既不能不留余地,也不能虚度光阴,要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还应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并辅以一定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他们学会释放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3.指导他们学会面对挫折

挫折教育可以说是每一个大学新生的必修课。大多数学生的生活都是一帆风顺,未曾经历过挫折,在挫折面前可谓是不堪一击,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正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遭到挫折后,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它。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解决问题后对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遭遇挫折后总结和吸取经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并能为以后所用。

4.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与人交往

在大学新生的人际和恋爱交往过程中,高校教师理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以帮助他们调整不成熟的认知方式,端正交往的态度,同时在各方面优化自己的人格魅力,学习正确的交往技巧并积极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应重视对大学新生的导爱教育,营造健康的异性交往氛围,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强化责任意识,并提供多种形式的异性交往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新生存在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表现和原因也是多种多样,能否顺利度过适应期,除了自身素质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引导,值得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便为大学生们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凌雪峰.大学生入学教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05

[2]马建青、王晓刚.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培训教程[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06

[3]李西彩.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及调试策略[J].高教高职研究,2008(8)

[4]张殊.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R].www.qzweb.com.cn

[5]李献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李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