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改革问题的相关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改革问题的相关思考

梁瀚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本科生北京100875

【摘要】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大学民族器乐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要求,在此情况下,大学教师就必须要对当下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在掌握研究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之后,不断的当下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创新和改进,利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来开展民族器乐演奏教学。这样才能为后续民族器乐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改革问题;相关思考

在人们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之下,传统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大学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当下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民族器乐基础能力和演奏水平之后,不断的当下的民族器乐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创新和拓展,引进现代化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实际角度出发对当下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进,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民族器乐学习和练习。这样才能为学生演奏水平的全面提升和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改革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使得越来越多西洋乐器不断的涌入我国,在此情势的冲击和影响之下,选择学习小提琴、长笛、萨克斯、钢琴有学生不断增多,选择民族器乐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而学习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数量更是日益剧减。如,柳琴、中阮、杨琴鲜为人知,即便是较为熟悉的二胡,招生人数难以提高,甚至可能出现空缺的现象。而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器乐也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内涵,而当下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的发展趋势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将会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虽然教育部门和政府相关机构针对大学民族器乐演奏推出了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大学也根据当下的教育趋势对民族器乐演奏教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族器乐演奏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相对较多的问题。有的大学教师虽然认识到民族器乐演奏的研究发展趋势,也根据相关的要求引进了一些全新的民族器乐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仍然是以教材为主体来进行单向知识的灌输,通过示范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并要求学生反复的进行民族器乐演奏的练习。这样单一而枯燥的这种模式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演奏的厌倦和抵触。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对民族器乐研究生的兴趣,往往会借鉴和参考优秀的教学案例,但却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不仅会增加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的形式化现象,还会对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的改革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二、有效加强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全新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理念

受到当下音乐发展趋势和大众群体艺术需求倾向的影响,民族器乐学生需要面临相对较高的就业压力。在此情况下,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树立全新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观念,充分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对当时的教学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和严格教学要求来进行课程的优化和重构。在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民族器乐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大力的加强民族器乐演奏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并结合民族器乐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来设置一系列的练习和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要充分的遵循以市场和岗位为导向的原则,充分的对学校的整体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的优化调整,并充分发掘本地区的具有人文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教育素材,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来开展分层教学。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全面加强对市场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的了解,及时的引进一些与民族器乐教学相辅的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因人制宜、因材制宜为原则来对整体的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以期能够使民族器乐演奏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二)加强民族器乐基本演奏技能教学

在民族器乐基础演奏技能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水平来进行基础技能教学的划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技能点,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演奏水平。在这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民族器乐(琵琶、古琴、二胡、扬琴等)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全面的了解,加强对民族器乐发展史的研究,并结合不同民族器乐的技能要求来开展针对性的训练。与此同时,暂时还需要把握齐奏、合奏、重奏、伴奏、独奏等不同演奏形式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要求,合理的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曲目的选择,为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专业的技能集训与演奏练习。引导学生在反复的研究过程当中有效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并形成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

(三)开展多样民族器乐演奏体验活动

民族器乐演奏并非单方面的炫技,也并非一味的进行情感宣泄。因此,学生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相对较强的音乐感知力和表演能力。能够充分的了解不同的民族器乐风格和曲目情感,并根据不同的情境来进行演绎和传达,这样才能够使演奏出的民族器乐曲目更好的激起听众的共鸣。基于此,在加强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教学之余,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为学生构建音乐情境,向学生讲解器乐史、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风格特点、情感特征懂得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练习过程当中更好的感受体会演奏的情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研究技能的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民族器乐的整体教学进度来为学生安排一系列的演奏练习和民族器乐比赛,引导和动员每一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也可以在学校的文艺演出、美术节当中增加民族器乐独奏、民族器乐合奏等的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示和表演的平台。或者让学生自主的策划民族器乐演奏晚会,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组织、筹划、表演能力。还可以在充分的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之后,推荐学生参加民族乐团和社会性质的演出,教授学生一些舞台表演技巧和方法,通过持续的锻炼和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和舞台表现能力。进而为学生的成功就业创造更多有利的优势。

民族乐器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精髓,也是我国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在开展民族器乐演奏教学过程当中,大学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树立生命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对民族器乐演奏进行系统的规划总结,充分的参考本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科学的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方案的制定。在这过程当中,教师还必须要及时的加强对民族器乐演奏前沿信息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关注,以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为参考的依据,全面进行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之后,进一步的组织相关的民族器乐演奏活动,引导和动员每一个学生积极的进行民族器乐研究实践。这样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演奏能力的音乐优秀人才,同时也能够为大学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伟.器乐演奏教学中视奏训练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8,9(23):118-119.

[2]李静.民族器乐合奏教学模式新思考[J].科技风,2018(14):41.

[3]樊佳.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有效实施审美教育路径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20):181.

[4]周邦春.高校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艺术科技,2016,29(07):48.

[5]吴莎莎.宋伟.普通高校民族器乐重奏教学现状及其反思[J].艺术评鉴,2019(06):87-88.

[6]罗筠.高校民族器乐演奏教学改革问题的相关思考[J].北方音乐,2016,36(0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