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

熊庭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14000

【摘要】目的:研究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6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实施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药物干预措施,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不合理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头孢西丁的使用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断脐后给药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给药持续时间≤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抗菌药物;药学干预

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采用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现对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68例和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43例进行研究,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68例和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243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观察组中,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45±2.51)岁,体重58~79kg,平均体重(68.31±8.58)kg,在对照组中,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78±2.43)岁,体重59~76kg,平均体重(68.82±8.17)kg,两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药务科负责剖宫产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并制作药物使用汇总表,填写完整后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指出药物使用情况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并将各类共性问题以及个性问题总结出来,之后将审核结果公示、通报。医院持续推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指导相关部门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并加强对抗生素药物应用相关科室的监督管理,且医院严格按照《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进行药物使用管理。

1.3判断标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确定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用药种类三个方面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剖宫产术后感染标准,切口感染:术后一个月内,切口皮肤或深层组织出现脓性分泌物,或出现产妇发热,切口红肿、疼痛等症状;全身感染:术后20h~10天内,产妇发热,每隔4h测1次,平均温度不低于38℃,发热持续时间超过48h。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用药不合理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观察组头孢西丁的使用率6.72%,对照组17.28%,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断脐后给药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给药持续时间≤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观察组产妇药物费用、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3讨论

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可能受到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肠球菌等病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1]。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对产妇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发生率,但是随着剖宫产术的普及,围手术期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逐渐增多,且存在滥用药物的情况[2]。对此,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避免抗生素药物滥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用药不合理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药学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药物干预措施实施后,剖宫产医师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得到大幅提升,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得到强化,促使其行剖宫产手术时选择安全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均较强的抗菌药物,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费用和药物治疗时间,强化了药物治疗效果,促使产妇尽快恢复,进而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头孢西丁的使用率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药学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干预前,剖宫产术医师没有合理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而是通过联用多种药物的方式给产妇用药[4]。而药学干预措施实施后,医院组织所有医务人员参加抗生素使用的培训课程,并对医务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且医院将药物使用纳入医学工作考核项目中,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对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惩罚。这些措施的实施均促使医师形成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从而达到控制抗菌药物滥用的目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断脐后给药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持续时间≤48h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中,抗菌药物应用的最佳时机是夹住脐带后[5]。病菌侵袭人体而引发感染并不是瞬时发生的,病菌需要侵入创口后定植并进行增殖,之后再引发感染。而在夹住脐带后给产妇应用抗生素可有效保证机体血药浓度达到杀菌要求,从而抑制病菌的增殖、灭杀病菌。总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葳,林冬平.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36):161-163.

[2]孔文珺.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以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4.

[3]李海燕,王惠川,张桂贞,等.临床药师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3,21(02):203-205.

[4]邓明影.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

[5]吕彩云,刘健玲,陈翔.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分析[J].今日药学,2011,13(02):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