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江门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黄少芳1张保原1谭雪玲1陈洁姗1许玉兰1

黄少芳1张保原1谭雪玲1陈洁姗1许玉兰1黄澍杰1(通讯作者)冯冰2林锦云2黄锡昌3(1江门市皮肤医院广东江门529002)(2江门市红十字会广东江门529002;3江门市健康教育所广东江门529002)

【摘要】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为今后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江门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艾滋病预防能力积累经验。方法对江门市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平均正确率为70.08%。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套正确使用知识的平均正确率66.15%,不同性别与是否接受艾滋病相关培训对知晓率分析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值为0.009<0.01,差异为非常显著)。结论江门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有待提高,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特别是非传播途径的教育。可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并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伦理教育,提高他们自身知识并促进行为改变。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知识大中专学生知晓率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131-03

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对人类健康已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经性途径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也是我市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报告《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中报告,2011年全国估计的78万PLHIV中经性传播达到了63.9%,比2009年的59.0%增加了4.9个百分点。[2]在当年报告职业为学生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中,20~2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0.3%上升至2011年1-9月的49.0%。同时,感染HIV的学生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8%上升为2011年1-9月的55.5%,经异性传播比例从4%上升到19.3%。[2]大中专学生是性活跃人群,学校作为学生学习、聚集的场所,在预防艾滋病、性病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为今后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高艾滋病预防能力积累经验并提供科学依据,对江门市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掌握学生对艾滋病防治和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并在该群体中随机抽样选取样本进行对比,通过SPSS研究分析该人群中不同性别与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学生在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否存在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江门市四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2500人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1935份,剔除空白卷以及无填性别卷外有效问卷1806份,应答率77.4%,答卷有效率为93.33%。其中男生占184人(10.19%),女生1622人(89.81%)(本次调查幼师参与人数较多),年龄构成14-22岁,平均年龄18岁。

1.2方法

参照国内同类研究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人口学特征;②艾滋病基本知识;③安全套使用知识;④求医行为。在开始对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特别是安全性行为教育培训前进行现场调查,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由我院防治科医护人员担当调查员,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强调调查结果的保密性,争取他们的配合,然后发放自填式问卷,给予充分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回收。

1.3数据分析

调查数据录入Epidata3.0数据库,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群体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传播途径,和安全套使用知识)的知晓率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参考了前人相关研究,在调查回收的1806份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了80名男生和80名女生,其中男女生各有40名接受过艾滋病知识的相关培训,另外40名没有参与过相关培训。本研究以学生性别和接受培训的情况作为因素,以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的得分情况作为变量(满分为12分,每小题答对得1分),利用SPSS16.0进行分析来揭示各因素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回收的1806份调查问卷中,接受过类似培训有21.04%,其中男生21.74%,女生20.1%;在是否发生过性行为方面有3.1%表示发生过性行为,其中男生10.33%,显著高于女生1.85%(χ2=34.468,P<0.01),可能是女生对该问题羞于回答。

2.2艾滋病基本知识分析

2.2.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

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回答情况如表1所示,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平均正确率为70.08%。从分类来看,学生对艾滋病几个主要传播途径如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共用针头和不安全性行为几项正确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3.08%,93.24%,86.38%,80.12%;而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正确率偏低,除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和同桌吃饭的正确率达85.55%和70.10外,其余题目如共用马桶,共用游泳池和蚊叮虫咬3题回答的正确率为41.92%,44.13%,36.16%,均低于50%。可见学生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识掌握不够完整,存在误区。

表1艾滋病传播途径答对正确率

知识内容答对人数答对率%

1.与艾滋病患者握手154585.55%

2.母亲传给其婴儿168193.08%

3.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168493.24%

4.共用注射器、针头156086.38%

5.同桌吃饭126770.10%

6.共用马桶75741.92%

7.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144780.12%

8.共用游泳池79744.13%

9.蛀虫叮咬65336.16%

平均正确率70.08%

2.2.2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套正确使用知识的知晓率

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套正确使用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可参见表2,从表中可见,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减少艾滋病(73.53%),并明白到同一只安全套不能使用两次(82.78%),但只有42.14%的学生知道感染了艾滋病并不一定会马上有症状的特点。这说明学生在预防艾滋病传播的警惕性不足,容易疏于防范。

表2艾滋病相关知识、安全套正确使用答对正确率

知识内容答对人数答对率%

1.人一旦感染了艾滋病,一定会有症状吗?76142.14%

2.同一只安全套可以使用两次?149582.78%

3.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吗?132873.53%

平均正确率66.15%

2.2.3求医行为

学生对求医行为的选择见表3,从表中可见学生中的求医行为选择:到专业皮肤性病防治机构正规医院就诊占77.24%,而选择其他途径求医的则合计不足7%。尽管此题的设计是基于对可能性的推测,但能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视程度较高。

表3求医行为

行为选择人数选择率%

如果你有过危险性行为或出现了下身不适会怎样处理?

1.到专业皮肤性病防治机构正规医院就诊139577.24%

2.自己到药店买药治疗522.88%

3.到私人或者个体诊所就诊120.66%

4.不管他,也许没事553.05%

5.拒答23312.90%

2.3男女学生以及是否接受相关培训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①.首先分别观察“性别-得分”及“是否受过培训-得分”两组的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性别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独立样本t检验

均值方程的t检验

tdfSig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95%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艾滋病相关知识假设方差相等-1.309158.192-.538.411-1.348.273

假设方差不相等-1.309145.718.192-.538.411-1.349.274

表5接受培训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独立样本t检验

均值方程的t检验

tdfSig双侧均值差值标准误差值差分的95%置信区间

下限上限

艾滋病相关知识假设方差相等.576158.565.238.412-.5771.052

假设方差不相等.576156.931.565.238.412-.5771.052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到,性别差异p值0.192>0.05,接受培训的差异p值0.565>0.05,两者均不构成统计上的差异。由此可见,无论是性别还是接受培训,在作为独立因素时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男学生和女学生不论有无接受过培训,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多大差别。这说明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除了接受卫生工作者的主动宣传外,还可通过其它传播媒介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因此各级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大众传媒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积极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②.接下来本研究把性别和接受培训情况共同作为因素,以艾滋病相关知识作为变量进行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

表6各因素和变量的组间对比

表7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6和表7看出,尽管性别和接受培训的情况单独作用时并没有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同表4表5所示),但从表7可知当两个因素结合时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却有统计上的差异(p值为0.009<0.01,差异为非常显著),结合表6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在这组随机抽样得出的样本中,男生在是否接受过培训上的得分差异较小,而女生在是否接受过培训上的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接受过培训后知晓率更高)。

3讨论

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原因可能与近年来学校和社会加大了艾滋病的预防教育力度,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知识有关,但学生掌握的知识尚存片面,对涉及实际生活的问题答对率偏低如共用马桶,共用游泳池和蚊叮虫咬4题回答的正确率均低于50%。这些非传播途径让多数学生难以鉴别,这也是社会上普通人对艾滋病人的歧视根源之一,提示虽然大部分学生了解艾滋病防治及相关知识,但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4]。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现阶段江门市大中专学生所接受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严重缺乏,仅21%的学生表示接受过类似培训,而在接受过类似培训的学生群体中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未接受过培训学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过去的培训不够系统和全面,女学生在接受过培训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相对于男生有着更显著的提高,造成该现象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体而言,江门市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有待提高。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与意识形态变化最剧烈、最迅速的阶段。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学校、医院和防治机构等应该密切配合,加大力度,加强艾滋病知识及其防治的普及宣传教育,可通过采取多种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学校健康讲座:让学生从正规渠道学习性知识和预防艾滋病知识技能,避免HIV/AIDS感染;同伴教育:为青少年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青少年愿意与同伴进行艾滋病话题讨论,是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5];网络或视频教育:网络信息易检索保存,具有私密和个性化优点,是健康教育的好渠道,在防治艾滋病宣传中可起到独特而显著的效果[6]。各种健康教育方式配合家庭,社会媒体共同参与,积极推广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与此同时,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伦理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观念、态度,并采取正确的性行为是预防和减少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管建粉,王德斌,洪倩,等.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32-10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报告[R/OL].2011.14-16.http://www.chinaids.org.cn/n16/n1358/index.html.

[3]万同已,李萍,童宝兰.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4):3030-3031.

[4]何忠虎,季成叶,张冰.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基线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03-806.

[5]黄红,叶秀霞,蔡泳.福建三明市高中生HIV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2):128-130.

[6]班丽芬,林明环.学校对青少年开展预防性病HIV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24(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