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张维新

张维新,郑州市中医院,450007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方法:选用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接收的心血管介入患者作为对象实验,根据临床资料分成两组,即:A组,未麻醉直接拔鞘;B组,先麻醉后拔鞘,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接收的1700例患者中,出现拔管综合征的患者共200例,其中,130例患者为拔管时心率减慢,其余70例心率加快。B组患者总拔鞘综合征发生率和A组相比较低,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易出现拔管综合征,以心率快型、心率慢型为主,根据其综合征类型行不同措施处理,以纠正心衰和血液容量,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拔管反应

目前,临床均将介入疗法作为心血管病患者的首选方法,但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后易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经针对性处理后可自行恢复;但极少数患者可并发心脏性疾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因此,临床需如何尽早发现并解决此现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评定此患者的处理方法,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调查对象: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选用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接收的心血管介入患者作为对象实验,共1700例,其中,男性患者1000例,女性患者700例,年龄段20-70岁,平均(45.5±1.5)岁;手术类型:冠心病介入术,患者1300例;二尖瓣介入,患者200例;主动脉和左心室造影,患者150例;临时起搏术,患者100例;桌边血管介入,患者50例。本院接收的1700例患者临床资料无差异,可评定(P>0.05)。

1.2方法1700例患者均于监护室行BP、ECG等监护处理,时间2天。手术结束2小时后将血管鞘拔除,其中,A组患者未麻醉直接拔鞘,B组患者先麻醉后拔鞘。针对拔鞘结束后未任何反应的患者来说,无需做任何处理;拔鞘后出现拔管反应的患者,且心率减少至每分钟20次的患者,需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并静脉滴注阿托品药物,剂量为1.0mg,若5-7分钟内未恢复正常,应加大阿托品药物剂量。若上述操作后血压指标仍未恢复,可行搭桥术疗法。同时,临床处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容量不足现象,若怀疑为血容量不足,可检查血常规,以尽早发现出血等不良情况,从而制定措施针对性处理。

1.3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按照临床参数种类进行χ2检验,用百分数表示。

2结果

临床拔管综合征评定调查结果显示,本组接收的1700例患者中,出现拔管综合征的患者共200例,其中,130例患者为拔管时心率减慢,其余70例心率加快。B组患者总拔鞘综合征发生率10.0%(80/800)和A组13.3%(120/900)相比较低,两者有区别(P<0.05)。130例心率减慢患者应用阿托品药物处理后恢复120例,未恢复10例;借助多巴胺药物进行处理后恢复10例,未恢复5例;70例心率加快患者中,血容量不足患者49例,占比70.0%;心衰患者11例,占比15.7%;出血患者4例,占比5.7%;急性冠脉综合征6例,占比8.6%。200例拔管综合征患者经由不同处理后,恢复95.0%(190/200),其余10例出现心肌梗死7例,死亡3例。

3讨论

本调查通过对1700例心血管介入患者研究发现,出现拔管综合征者200,发生率为11.8%,以拔管时心率减慢、心率加快为主。心率减慢的130例患者中,大多数经由麻醉前预防、阿托品药物滴注等处理后恢复正常;心率过慢7例患者中,血容量不足患者49例,占比70.0%;心衰患者11例,占比15.7%;出血患者4例,占比5.7%;急性冠脉综合征6例,占比8.6%。大多数患者经由血容量的纠正等处理后均恢复,极少数患者经由特殊处理后恢复。200例拔管综合征患者中,95.0%的患者经由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5.0%的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症或死亡。由此得知,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拔管处理过程中,由于需对腹股沟行压迫性止血,会加大阴部刺激度,促使神经张力过高,进而导致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等现象[2]。本研究通过拔管前的麻醉处理,不仅可减轻拔管疼痛度,还可减轻神经发射,降低从根本上预防拔管反应的发生。上述提示说明心率过缓的拔管反应和迷走性神经的提高相关。此外,拔管反应的发生还和交感神经的提高相关,如:拔管处理前期患者精神紧张、拔管刺激度大等均会加大血管刺激度,引发疼痛;手术前的禁食、禁水,术中药物的注射等,均降低血液容量[3];手术操作的强烈刺激,冠状动脉综合征等引发心功能衰竭,进而加快心率水平。于拔管处理前期行局部麻醉处理,不但能减轻拔管疼痛度,还可预防拔管反应的发生[4-5]。说明导致心率过快的最主要原因是血容量不足,需对此类患者引起高度重视,针对其病症对症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影响。综上,临床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易出现拔管综合征,以心率快型、心率慢型为主,根据其综合征类型行不同措施处理,可纠正心衰和血液容量,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伍美兰.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8):162-163.

[2]黄流强,陆健,阮锡勇,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致急性低血压并发症的特点与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20(16):115-116.

[3]任绮华.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6):127-128.

[4]段素萍.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6(5):897-898.

[5]王爱华,孙宣,席海燕.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53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