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12
/ 2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

邱淑华

邱淑华(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1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38-0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PS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对9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心理护理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SDS和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分。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4w康复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FIM评分均提高,以心理护理组更优,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心理护理康复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对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识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抑郁患者依从性差,缺乏主动性,导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较差。为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PS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本文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脑卒中抑郁患者98例,入院时间平均为病后(10±4)d,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CCMD-2-R的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3],排除并发痴呆、失语。所有病人既往无抑郁病史,按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双号为心理护理组50例,单号为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卒中类型及病程差异上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性别(例)年龄(岁)卒中类型(例)

男女缺血出血

心理护理组50282261.36±12.9428

对照组48351358.46±13.59399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除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系统康复治疗外,心理护理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每次30~40min,每周3次,连续4w。心理护理措施包括:①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背景、各种症状及心理状态。找出发生抑郁的根源,确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②心理支持。采取倾听、解释、指导、鼓励的心理护理程序。倾听患者诉说疾病的症状及为之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并给予理解和同情。倾听者要态度真诚,衣着整洁,恰当的运用肢体言语传递关爱;解释疾病的起因、治疗方法、预后及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指导患者肢体功能训练的方法,指导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心理免疫力;对患者的配合给予鼓励,对患者为康复付出的努力给予赞赏;鼓励家人及联护关心、理解患者。③矫正认知偏差。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是刺激与情感和行为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即抑郁源于患者适应不良性认知。认知治疗的核心是与患者共同找出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矫正方法,使患者的认知接近现实和实际。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为患者提供案例分析,不合逻辑的认知延缓疾病康复,甚至导致病情加重。帮助患者从中真正领悟到不良认知所带来的结果,并找出自身的认知偏差,主动用理性认知代替非理性认知。同时纠正患者的不良应对方式。

1.3评价方法(1)康复治疗前5-7d及康复治疗4w后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计分方法:SDS总分乘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以标准分来评定,标准分≥50分即确定为抑郁。分3个等级,轻度抑郁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70分。(2)比较两组病人康复治疗前后抑郁评分的变化。(3)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版软件包,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各量表的比较见表2、表3。从表2可以看出,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从表3中可见两组患者经4w常规康复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FIM评分均提高,以心理护理组更优,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抑郁、FIM评分比较见表2、表3。

表2两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心理护理组5060.75±8.7941.61±11.89

对照组4861.59±7.8153.22±1±11.82

t0.594.88

P值>0.05<0.01

表3两组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x-±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心理护理组5051.25±18.3482.45±1±17.49

对照组4853.37±16.4371.71±15.36

t0.6083.225

P值>0.05<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其严重后果在于其高致残率,同时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心理障碍。据Frnh-wald等[5]报道,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20%-50%,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大部分为轻中度抑郁,病程可持续1年。据报道[6],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的死亡率是无抑郁症状的3-4倍,所以提高对PSD的认识,并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脑卒中抑郁障碍使患者心理调节能力降低,常导致患者对疾病本身或自己能力消极的评价,对经济来源、社会地位的担心及对社会、家族支持的错误认知,这种错误认知背景下又可继发新的负性情绪,从而降低甚至丧失了其康复的内在动力,使其治疗主动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进展和ADL的提高。舒大秀等[7]研究证实,对PSD患者早期实施心理护理,瘫痪肢体肌力明显改善能及早帮助患者重建生活能力,建立乐观情绪,充分发挥心理防御机制,主动功能训练。抑郁症状也随之消除。本结果显示,实施心理护理组的SDS标准分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患者FIM评分均提高,以心理护理组更优,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心理护理组抑郁情绪的改善和神经功能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与上述学者报道一致。抑郁使患者对未来失望,心理激发活动低下,不愿做康复和恢复的努力,从而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缓慢,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8]。心理护理的特点在于激发患者潜在的心理资源,协助患者度过危机、应付困境,以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所面对的困难或挫折,提供安全感,使患者对困境的解脱感到有希望,能较有信心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强康复信心,从而主动加强功能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总之,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有利于改善、消除及预防患者的不良心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维金,王玉琴,崔利华.脑卒中康复研究新进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17(2):124-127.

[2]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疾病诊断和分类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5):376.

[3]胡永善.肌电反馈电刺激对偏瘫后肌力恢复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1-3.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60-161.

[5]Fmhwalds,LoffierH,BaumhackIU,etal.Depressionaftercerebrovascularinjury:reviewanddifferentiationfromotherpsychiatriccomplications.FortschrNeurolPsychiatr,1999,67(4):155-162.

[6]脑卒中后抑郁症.药物与临床,1999,11(2):217.

[7]舒大秀,李向安.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早期心理护理.四川医学,2001,22(7):693-694.

[8]王刚,崔利华,郭怡,等.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5):21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