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黎有炯

黎有炯(苍梧县沙头镇铁塘小学广西苍梧543117)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6-137-01

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其精炼精微致使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滞后状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呢?怎样去因材施教,有效地去发展学生的言语、想象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呢?经过多年探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引人入胜独具匠心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古诗新唱、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知道他爱好游山玩水和饮酒,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又如我在五年级上册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孩子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先用PPT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换位思考“夏日里,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的样子,再让他们猜测:“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正式进入一堂课前,采取各种吸引学生兴趣的小办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二、引入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情所吸引,发展学生创造力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谓创造力即学生自身拥有被激发的潜质,相关研究也指出,表演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自主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存在很多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在表演活动中遇到阻碍时就会产生全新的要求,进而激发创造力。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精力旺盛,喜欢通过表现自己获得教师的赞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应为学生创造宽松且开放的表演平台,促使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讲解《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有句话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是动态的活动。教师就借助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让其扮演村童扑蝶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诗人作这首诗时的思想感情,也能在学生中找到快乐。此外,教师也可让扮演诗中角色的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诗,仿佛进入这个情境中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课堂活动可发现,这种表演活动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三、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想象力

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而想象力能够让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更具感染力。小学生比较爱思考,这是他们的天性,通过诗歌让他们认识世界,也是教育的方式。古诗往往短小精练,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每个学生对古诗的看法和理解都不一样,这样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让学生自行弥补其中情节和画面,做到和诗人沟通情感。例如在读《回乡偶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作者贺知章小时候就离开了故乡,老了才回来,唯一没有改的就是自己的乡音,可是时过境迁,人事已不同。引导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小孩们都把贺知章当成了客人,岂知他也是主人,只不过是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看着环境既熟悉又陌生,心理难免感怀。而且句中的少小和老大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暗寓作者乡情无限。

四、跳出教材,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当有了一定数量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例如本次的专题研讨中,四年级的古诗《江雪》的学习中,杨老师巧妙地整合了一个“垂钓系列”——《江雪》《秋江独钓图》《小儿垂钓》《渔歌子》,重点学习《江雪》,对比略读《秋江独钓图》,推荐阅读《小儿垂钓》《渔歌子》,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既有利于在对比中深化理解,又对中国文人历来的“垂钓”文化进行了一次探索,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六年级的沈老师以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咏物诗、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自然过渡到本课两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的题材特点——哲理诗。然后两首诗整合对比学习,同中求异,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说理的不同方式——直接说理、借喻说理。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对”哲理诗“这一古诗题材有了一个较深入的探究,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古诗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我国不同于世界各国的特色之一。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尤其重要,并且每一首古诗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必须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首古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习每一首古诗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所表达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