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及检验检测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及检验检测的分析

温炯良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肇庆检测院526070)

摘要:滑轮轮槽磨损在起重机工作中几乎无法避免,该问题主要影响起重机作业效率,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以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原因和机制作为切入点,予以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相关问题的检验检测方法,给出超声检测、物理检测以及预防性检测等内容,为后续起重机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滑轮轮槽磨损;起重机;老化磨损;超声检测

前言

滑轮(pulley)是用来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安装于起重设备处的滑轮可提升综合作业效益。滑轮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因起重机往往用于重物的起吊,其滑轮轮槽磨损较为严重,分析认为未能得到及时检修,起重机滑轮轮槽的工作能力会持续下降,影响设备寿命。本文针对其磨损原因、检验检测进行分析。

1.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原因和机制

1.1老化磨损

老化磨损是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的主要原因,是指起重机在长期的作业过程中,受到起吊物重力影响,其绳索与轮槽表面持续相互摩擦、摇动,造成轮槽表面出现毛刺、凹凸不平等情况。老化磨损是导致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的最主要因素,且基本不可避免。此外,长期作业的滑轮轮槽,在滑轮压痕作用下会出现裂纹,缝隙则会逐渐拓展。滑轮轮槽在拉力的往复作用下也可能发生塑性形变,以上均属于老化磨损[1]。

1.2瞬时磨损

瞬时模式是指在起重机横向运动、受力情况突然发生改变时,绳索与滑轮轮槽出现的快速、高强度、非规律性的摩擦。如在起重机力臂改变方向时,绳索与滑轮轮槽受力点情况实际上已经改变,受到静摩擦力的约束,不会出现绳索等结构明显位移的情况,但小范围的摩擦加剧依然会增加滑轮轮槽和绳索接触位置的破坏,力的改变情况越明显、起吊的重物重量越大,这种破坏越严重,二者呈现为典型的正态相关性。以绳索的静摩擦力和力臂方向改善产生的作用力之差为约束边界,当后者作用力超过静摩擦力时,可能导致瞬时磨损的范围大大增加。

1.3综合磨损

综合磨损是指老化磨损、瞬时磨损以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起重机滑轮轮槽出现物理性、化学性损坏的情况[2]。如轮槽投入使用的时间较长,且缺乏有效检修,必然出现老化磨损,在不理想的环境下进行重物起吊作业,如酸性环境、高湿度环境等,其轮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磨损速度大大加快,甚至可能导致严重损坏、带来安全问题。综合磨损带有一定的可控性,常与老化磨损同步发生。

2.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的检验检测方法

2.1超声检测

超声检测是一种现代化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滑轮轮槽各个部位的磨损情况分析。一般要求将超声发射装置放置于轮槽的一端,将超声接收设备放置于与发射装置完全对称(允许少许误差)的另一端。在发出超声波前,应对滑轮轮槽以及周边部位进行清洁,清理各类杂物。完成位置选取、核对后,利用发声装置发送超声波,超声波经过滑轮表面、进入内部后,强度出现削弱,这种削弱的级别与滑轮轮槽的实际磨损情况相关。当轮槽因磨损变薄,接收装置可以捕捉到较强的超声信号;滑轮轮槽出现裂纹,接收装置可以捕捉到带有明显峰值强度变化的超声信号;当滑轮轮槽存在毛刺、凹凸不平等问题,接收装置捕捉到的超声信号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点。可根据超声波接收结果了解滑轮轮槽的磨损情况、部位信息,进行必要的更换修补。当已经确定滑轮轮槽存在问题,但不确定问题发生部位的情况下,借助超声检测也有助于发现磨损具体情况。

2.2物理检测

物理检测是一种传统的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检测法,该方法能够用于评估重大问题,但对于一些不易察觉的轻微磨损、凹凸变化缺乏敏感性。如投入使用超过6个月的滑轮轮槽,其最易磨损的部位为轮槽的中间和两端部位,可在非工作状态下,对上述区域进行检查。如果绳索和轮槽产生的静摩擦力,大部分时间大于起重机力臂摆动的作用力,则轮槽中央部位以及两侧,会出现明显的变化,金属材料在光照下镜面效应突出,这表明上述部位出现磨损,可以选取同类材质的小金属块,直接焊熔于轮槽表面,应对磨损问题。如果起重机作业压力较大,绳索和轮槽产生的静摩擦力可能小于起重机力臂摆动、机械摇动造成的作用力,此时滑轮轮槽各部分在光照下的镜面反射不多见于轮槽中央,可见于两端,同时轮槽中间位置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凹凸变化、毛刺,凹凸变化、毛刺越多,表明轮槽的磨损越严重,应及时处理,并对起重机的作业压力进行适当的调整,降低重物起吊的频率,规避安全隐患。

2.3预防性检测

预防性检测,是指在轮槽损坏问题发生前,借助各类技术进行磨损程度检验以及问题检测,做到防患于未然。一般可选取1-2个月为间隔,在检验工作开始前,确保起重机处于非作业状态,且电源关闭、轮槽位于安全位置。首先对轮槽进行物理检测,了解其表面老化情况,包括磨损和锈蚀等等,核准无误后,再进行超声检测。超声检测面临误差问题,一般检测对象的厚度、密度越大,使用时间越长,表明处理效果越差,超声检测的误差也越大,应在初次检测结果上,进行二次、三次检测,以加权处理的方式,了解超声捕捉态势。对于存在波动、明显超声强度峰值的区域,进行针对性检测,即便滑轮轮槽没有明显损坏,也应予以记录,并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更换。此前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各类起重机滑轮轮槽的更换周期多在12-36个月之间,为保证起重机作业能力以及作业安全性,建议结合起重机工作压力确定预防性检测的周期,对于工作压力大、频繁起吊重物的起重机,检修间隔不宜长于1个月,作业压力较小、投入使用时间尚短的起重机,可每45天或2个月检修一次。一些存在小裂纹、表面问题的起重机滑轮轮槽,应在每次作业前进行一次检测。

总结:综上,现代社会生产工作中,起重机的应用广泛,作用突出,其滑轮轮槽磨损后,会导致性能下降。目前来看,起重机滑轮轮槽磨损的原因可分为老化磨损、瞬时磨损、综合磨损三大类。检测方面,可用方式包括超声检测、物理检测和预防性检测等,不同方式的原理存在差异,实际工作中可结合需要酌情选取。

参考文献:

[1]苏明锋,刘明锋,卢迪,等.一种对起重机在用滑轮进行超声波探伤探头夹具的设计[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8(04):26-28.

[2]逯文钊.煤库桥式抓斗起重机滑轮组及导轮技术改造[J].齐鲁石油化工,2018,46(0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