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安全管理之安全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3

浅谈安全管理之安全控制

邢建辉

国家电投集团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的,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因为有危险,才要进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险。就好比是逆水行舟,如果对危险不加以控制以消减消除,那么就会使安全不断下滑。保持生产的安全状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预防为主,控制危险因素。

事故事件的发生是因为危险因素超出控制线,事故可以看作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控制危险因素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控制,这就是所说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作为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必须认真对待。为达到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安全管理目的,如何进行安全控制,个人认为当从资源支持、隐患治理、过程控制这三个方面入手。

1资源支持

资源是指职业健康安全资源,组织应为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资源、财力资源。

1.1机构资源

机构是有多个单一的人联合组成的整体,其具备的能量也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为了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和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对机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尤为必要。

安全管理组织是网络结构,纵向自上而下,指挥自如,横向专业分工层层展开,"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员参与,全程监控。为了做到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指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和建立一个必不可少的管理机构,应把其看作是履行法律责任和义务,也是技术上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承担风险的手段。安全管理组织可划分为三大类,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及安全生产支持体系。

安全管理监督体系,承担安全监督管理和指导的作用,应当包括HSE委员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等;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应当包括以生产为主要任务并拥有相应资源的各组织机构,比如具体负责生产等发电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等;安全支持体系指负责人力资源、后勤、合同、财务、法务等管理等职能部门,在安全管理方面给予必要等支持或协助,也可理解为除了安全监督与安全保证体系等组织中其他职能机构。

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安全工作主要都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执行操作结果,无论是决策、管理、执行,都是保证生产安全实际行动,即安全是保证体系的人员"做"出来的,但当他们不清楚怎样做才是符合安全规定的时候,则应通过安全人员的专业监管来规范、约束其不安全行为才能做好安全。安全管理专门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除为主要负责人进行保守决策(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出伤害风险最小的方案的过程)时做出应有的积极影响外,对包括生产副经理在内的其他所有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上述两个体系要完成具体工作,离不开支持体系等配合与支持,三个体系之间,相辅相成。

1.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安全管理体系众多资源中的最主要资源,人力资源保障是搞好职业健康安全,杜绝责任事件甚至事故的首要资源。

安全高效的人力资源构架,主要由组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兼职文员、重点要害部位工作人员等组成。招聘前应根据组织的安全方针,制定该职位在安全方面所版样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

考虑到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风险的不同情况的要求,分别对其进行培训,培养其安全意识与能力,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或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组织对人员的安全能力和绩效进行的识别和评价。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安全部门提供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结论、对人员实行晋升、调动、奖励、惩罚等管理措施。

最后大浪淘沙,对于不合格的,甚至是出现违章行为的则应当从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解除相应的劳动关系。

1.3基础设施

指组织在生产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包括各类边界设施、消防设施、报警系统、安全宣传标识、高处临边、洞口防护设施等等以及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采取的各类措施。将各类基础设施有效落实于生产活动中,使其标准化、常态化、人性化,并通过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有效性。

1.4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的安全化是保证安全的物质基础,创造的良好作业环境,可以使员工处于最佳状态,减少差错及事件率。践行HSE标准化图册、目视化管理等,加强6S管理,正是要消除恶劣工作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办公室、宿舍、生产现尝施工现场,均应纳入到6S管理范畴中。

1.5责任制

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HSE管理原则。建立全员的安全管理的责任体系,各岗位安全责任清晰并符合逻辑地确定;各岗位被分配责任后,岗位人员应知道所负何责,向谁负责,提出建议时或发生危险寻求帮助时应该联系什么人;组织各级主管和安全管理人员应有明确的安全目标、标准、职责和安全业绩考核办法,并配置相应的资源。

进一步建立责任制考核制度,通过激励、奖惩等手段,促进各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2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是指通过制止不安全行为,弥补管理缺陷,采取技术措施等手段,最终消除危险状态的过程。隐患治理的步骤如下:

1)调查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分析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度;

3)提出隐患治理的目标和方案;

4)落实治理所需的经费和物资;

5)指定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6)确定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7)准备治理的安全措施和一旦出现事件的应急预案;

8)辨识危害,评估隐患治理的效果。

2.1定岗定责

90%以上的事故事件发生其背后均有人为因素,事件导致原因有直接人为因素和间接人为因素(设施设备故障等);每个事件背后都有未尽责任的影子;所有安全问题都可以在管理上找到原因。辨识危害、消除隐患,需要在管理上明确责任,责任是安全管理的中心。隐患治理和危害辨识等安全责任,必须通过组织体系、政策、制度落实到岗位上。强化安全责任制,严格落实各岗位职责,履行责任和义务,以期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

2.2措施先行

安全措施是预防事件发生和防止时间扩大的各种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隐患治理的技术措施:采用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手段,对危险源进行控制,消除事故隐患。其方法包括:物品代替法;结构改变法;危险清除法;加载装置法;能量限制。

措施先行目的是为了第一时间消除隐患,以保证施工现场满足必须的安全生产条件,从而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3管理跟进

事故隐患的管理表现:组织体系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和操作执行不落实。

隐患治理的管理跟进程序:记录分析隐患表现及排除的信息;对照管理体系和作业流程: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对于符合制度规程出现的隐患,评审管理体系;改进管理体系,调整作业流程;更新发布体系文件,监督相关方执行。

隐患的管理审查:收集相关证据,对照管理体系制度,对每项隐患现场内容,做出"符合、不符合、待观察、不适用"的审查意见;应对"待观察"内容进行跟踪,得出符合或不符合的审查意见。

2.4应急响应

隐患排查和治理是隐患已经存在时采取的措施。应急计划和事件预想,既是隐患出现前的主动措施,又是在隐患变成事件后的补救措施。

每一项重大作业和每一个危险设施都应有专项应急预案,人员训练应知应会,应急设施、应急物资、应急装备等要随预案公布及时到位。

组织应当建立以事故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综合预案,结合组织风险因素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需要的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并与各相关方、政府或其他机构建立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一起,相互之间签订基于资源的互助协议,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组织应能够获得充分和必要的信息,并通过信息对安全状态判定而实现对过程的监控。

停止依赖大量安全检查:依赖检查来保证安全为时已晚,效果不好又花费昂贵。安全并非来自检查,而是来自生产过程的改善。只有通过全过程的运行控制才能达到安全目的。

3.1定置化管理

现场散乱的背后,是管理混乱,可以在安全管理的各种要素中找到它的踪影。通过对人员、物料、设备、方法的要素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维护管理的秩序,实现生产现场安全平稳状态。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践行定置化管理,使施工现场达到,材料分类堆码整齐、工器具定点存放、通道畅通无阻;区分可用和不可用、规则和不规则、长期和临时,做到施工现场方正有序、清洁通畅。

3.2标准化

标准化安全作业管理:安全是平稳的生产状态。如果现场作业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因人而异随机改变,就无法实现平稳的生产状态。标准化安全作业管理就是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达到生产平稳的要求。

安全管理中推行标准化,是把岗位人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组织共享的财富,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造成技术、经验的流失。并且推行标准化,使不同的人可以用同样的行为操作性质类别的相同的工作,减少认为偏差造成的事件。相对于国际上的一些标杆、标准,我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通过不断的评级改进提升,从而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3.3全程在控

全程在控是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进行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安全培训教育、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设立工作许可;事中进行签点验证、监督检查、旁站监督;事后进行经验反愧经验交流、评估总结改进。

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管理人员的常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定期不定期的监督监查,以及安全生产支持体系奠基合力,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保证生产的全过程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3.4持续改进

通过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使组织体系自主运行,达到简单、有序、准确、有效、安全的目的。要形成PDCA循环闭环。

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从开工到竣工交付再到发电运行的全部生产过程,涉及到全部的生产时间,涉及到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因此,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动态安全控制。

参考文献:

(1)祈有红祈有金.安全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

(2)张国顺吕安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八个方面.兵工安全技术,1996年6期-199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