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手术治疗116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锁骨骨折手术治疗116例

戴科晶

戴科晶(贵阳第四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与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8例,重建钢板内固定78例。结果术后获随访68例,大部分病例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肩关节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锁骨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治疗,克氏针与重建钢板能达到治疗目的,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重建钢板克氏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42-02

锁骨细长,部位表浅,易受暴力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骨折的4.40%—5.98%[1]。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采用切开复位克氏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共1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16例,男77例,女39例;年龄7岁~65岁,平均32.8岁。左51例,右65例。骨折分型:横型35例,斜型43例,粉碎型38例;骨折部位:锁骨中1/3骨折87例,外1/3骨折29例。新鲜骨折113例,陈旧性骨折3例,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行克氏针内固定38例,重建钢板内固定78例。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患肩下垫一薄枕。取锁骨前方切口。以骨折处为中心,如行克氏针内固定,切口大小以能显露骨折端即可,如行钢板固定,切口大小要能充分暴露骨折端并能装入所用钢板。清除骨折端血块及其他组织,避免损伤锁骨下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及胸膜。选用适当的内固定。使用克氏针固定时,选用直径1.5mm~3mm克氏针,采用逆行法,克氏针钻入内侧骨折端3cm~4cm,最好钻入骨皮质2mm~3mm,针尾弯成90°,留置于皮内或皮外;使用重建钢板时,应按需要取6~12孔钢板,折弯器预弯,与锁骨上方外形贴合后,放于锁骨上方,钻孔拧入长度合适的螺钉,骨折两端均需固定至少3枚螺钉。若为粉碎骨折,大骨块用可吸收线环扎或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及骨折端血循差者须植骨。然后活动患肢,检查骨折端有无移动,牢固后冲洗切口,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术后抗感染3-5天。钢板固定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克氏针4周后开始锻炼。

3治疗结果

本组116例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获随访68例,骨折愈合时间:克氏针固定16例在术后2~3月骨性愈合,重建钢板固定52例在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4例(重建钢板1例,克氏针3例)因骨折为粉碎性,骨愈合时间较长,肩关节缺乏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发生肩关节外展功能轻度受限外,其余病例肩关节功能正常。2例行克氏针内固定者发生针尾感染,拔除内固定后创口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住院7~26天,平均12天。

4讨论

4.1手术指征锁骨骨折治疗方法很多,长期以来,更多的是采用非手术治疗,优点在于创伤小,操作简单,缺点是复位不确切及容易再移位[2]。近年来,锁骨骨折的手术内固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人们对骨折复位质量的要求提高,病人不愿接受畸形愈合的外形,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将有所扩大。

4.2二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克氏针内固定具手术操作简单,使用较小切口就能完成、治疗费用低、拆除内固定容易,比较适用于非粉碎性的锁骨骨折,但固定强度较低,不宜早期功能锻炼。重建钢板可在三维方向进行预弯塑形,能很好地与锁骨表面贴合,内固定强度大,可用于所有类型的锁骨骨折,并可早期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避免了克氏针内固定的诸多不足。获随访病例中,骨愈合的时间克氏针较重建钢板要快约3-4周,估计和克氏针为弹性固定,有利于骨生长,钢板是静力固定可产生应力遮挡,不利于骨生长及骨折愈合有关。肩关节功能恢复重建钢板内固定因可早期功能锻炼要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4.3术中注意事项锁骨的血供主要来源于骨膜及周围组织,显露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几率,掌握好操作深度,避免伤及锁骨下血管神经,克氏针固定时,近端长度应超过3cm,最好钻入骨皮质,减低针体松脱率,针尾折弯90°,以免向近侧移位,有报导针尾未弯曲导致克氏针术后半年游走进入胸腔纵膈。外露针尾定期消毒,避免针孔感染,碎骨块复位后可吸收线捆扎固定,钢板内固定钻孔时应掌握好钻头方向,朝前下方并以骨膜剥离器保护。锁骨弯度较大处的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时须预弯,以适应锁骨弯度,达到解剖复位的目的。钢板常置于锁骨的上方或前外,王宇飞等认为置于前外侧更加符合生物学原理,不容易发生断裂。粉碎骨块用可吸收线捆扎,尽量不用螺钉和钢丝。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皮肤,愈后疤痕少,减少了病人术后瘢痕疼痛及对术后切口残留明显伤痕的担心,更易接受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恢复良好。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要求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克氏针与重建钢板均能达到手术治疗目的,术中细致操作,术后妥善指导功能锻炼,能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504.

[2]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