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3

心理健康教育

常艳春

——留守儿童有效教育的新途径

常艳春广西桂林市恭城县莲花竹山小学542501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运用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美国哈佛委员会在《论中等教育》一文中指出:“心理健康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社会适应,即理解他人并以良好的方式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反应。第二种是个人适应,即个人理解自己,在应付真实的紧张情形沉着和适当。”

一般标准是:“1、能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对此有适当的自我评价。2、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环境做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且能有效地适应。3、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能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以筹划未来。5、能真实地感受情绪、能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并能体会所有情绪。”从心理健康的内涵和一般标准可以导出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具备心理健康条件。

本人在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研究中发现:

1.原有的部分教育手段及方法不但不适应时代教育的要求,或者说在很大程度上还可能影响会儿童的健康发展。

2.利用教育规律中的“因材施教”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做好心理健康医生,教育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开展关爱活动,营造关爱氛围,才能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扎实、深入、细致的一年研究工作中,教育教学效果得以初见成效:

1.上学期本班在校级流动红旗评比中20周能获得16周,期末被评为文明先进班级。本学期9周中获得了8周流动红旗,而且段考又创佳绩。班级学生巩固率100%。

2.上学期期末教学成绩评估县级二年级语文乙等奖,数学丙等奖;六年级英语甲等奖。本人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效果优秀,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

3.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已成为团结上进,学习进步,活泼可爱的小孩。

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密不可分,并且融于教学活动之中,直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当今教育教学有效的新途径。”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因素问题

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的研究发现,这些儿童有如下心理问题:

1.学习问题

学习不刻苦,上进心不强,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成绩欠佳,出现了厌学现象。心中无理想,学习不求进步。

2.性格问题

监护人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当,不及时,又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致使孩子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内向、孤独、自卑、优柔寡断。语言、行为不礼貌,忧心忡忡,我行我素不听人劝告。

3.心理问题

面对烦恼与冲突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引起儿童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4.品行问题

由于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是宽容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所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趁父母远在外地打工、长辈又疼爱子孙的机会,聪明的小孩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习惯中慢慢地就养成了逃学找玩乐的陋习。

三、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心理因素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心里因素产生的原因调查:

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最关键是儿童的监护人。

学校因素:学校风气、教师素质、师生关系、学校的课程设置、社会和文化因素。社会经济情况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卫生设施,并影响着家庭育儿的手段。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渲染,也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自身的因素:

1.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其表现为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每天在应付中度过,考试成绩差,更加重了厌学的心理。一方面,有的学生因为某一学科学得不好或感觉很难学,或是讨厌某一学科的老师,就对这一学科产生厌恶心理;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和压力,产生厌学;其三,伴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

2.语言、行为不礼貌,忧心忡忡。在这一方面而言,前面所说的也是一种原因,但在调查了解中发现的更重要的原因是长期缺少情感教育,再加上刚好需要培养感情的年龄阶段,爸爸、妈妈就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父母的亲情培育就这样没有了,给孩子们留下的只是一种永无休止的思念,你说他们能不忧心忡忡吗?他们的语言、行为能符合小学生日常文明礼貌要求吗?所以说今天的老师不能只顾抓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先承担做好他人父母的这份工作。

3.我行我素不听人劝告。在调查了解中得到的信息如下:(1)他们的结伴影响最大,在交谈中了解到孩子们也在追求钱,有钱每天可以买好吃的小吃,可以多分几个同学,多结交几个好友、“哥儿们”。(2)外地打工的父母为了使孩子安心学习,都用钱来做筹码,一些民营企业家的孩子更是用钱来闪亮自己。那么没有钱消费而攀比心理要强的儿童心理因素就产生了变化,不是埋怨爷爷奶奶不给钱就是埋怨爸爸妈妈无能,因此就产生了心理障碍。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形成我行我素的行为最为直接。

4.心中无理想,学习不求进步。对家长来说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都希望他们上名校、进重点班,最终成为栋梁之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缺乏自信心,总是“我不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无人指导又缺乏基础,再加上吃不了苦、没有毅力,爷爷奶奶就知道监督他们是否天天上学,长时间下去就养成了贪玩、不求进步的思想。

教师存在的心理因素:

从学生的厌学语言“天天如此、科科如此、枯燥无味的学习,我不感兴趣。”

(1)确实也提醒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教改改到实处了没有,公开课、示范课、实验课,学生活泼乐观,神采奕奕,老师学生都融入课堂,评价一等奖。一到了平时上课,截然两面,则更造成了学生情绪烦躁,更显枯燥无味。

(2)始终坚持改革活跃课堂,坚持改革提高质量,按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

留守儿童的共同点是缺少倾诉和帮助的对象,所以有的感情比较冷漠,性格内向、孤僻,遇到问题不敢或不愿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有的则是“活泼乐观”只知道玩耍。

四、如何对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对儿童进行国家义务教育法宣传教育,认真学习理解义务教育法精神,让学生知道认真读好书是自己认真履行义务教育法一种义务。

2.教育孩子端正思想,正视现实,若真正是想念爸爸妈妈,你就得在学习上努力,拿出点成绩来报答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高兴才是正确的做法。千万不要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否则你爸妈就无法理解你是个好孩子。

3.教育孩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特别要运用好孩子的闪光点,千万不要在心灵上伤害孩子。

4.教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巧妙设计让孩子看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的方案,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适能力,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创设一个符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教改是个主要问题,凡是老师我看都能体会到,公开课,示范课、实验课,无论什么课,它的精髓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重点、难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实践中我感觉要实现这些目标:

(1)以学生备课、以学生基础出发破解教材重点、难点。

(2)融会贯通地把重点、难点渗透到每一个启发的活动之中,善于用多个学生意见来总结知识点。

(3)作业难点、章节测试重点、难点也要在授课过程中加以渗透。(千万不要等学生考试后成绩出来了再补讲,学生厌恶学习的根源就在于考试成绩,情绪低落也在试卷右上角的分数,因为学生之间比分数,老师评价看分数,监护人看分数,爸爸妈妈问分数。这个分数压力到底有多大,谁都无法形容。再加上自尊心的压力,如果老师评价又采用责骂式,请问学生他会接受吗?他能接受吗?所以渗透的方式方法我认为太重要了。)

(4)课堂作业必须是在课堂辅导完成。

(5)课外作业要适当,补抄作业、试卷几遍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6)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授课中轻松活泼,贯穿重点、难点,又能够完成课堂作业的呢?老师应该是真正地吃透教材,料事如神,有问有答,并且是对答如流,既能以重点从全班学生出发,又能照顾到后进生的思维,对每个学生不遗忘,更不遗漏。

为了避免留守儿童“心中无理想,学习不求进步”的心理因素,家长目的非常明确,期望值过大,都希望他们上名校、进重点班。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又缺乏自信心,总是“我不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无人指导又缺乏基础,再加上没有毅力,所以就造成学习不求进步的怪异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的确是关系到方方面面,那么就谈谈我感受最深、最有效的方法:

1.以情感为中心,去发展孩子人格。利用教材蕴涵的心理教育内容,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学起来、敢于求疑,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教学中要不断变化方法,以新异、情趣吸引学生,要学会赏识激励学生的自信。

2.先了解学生,掌握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孩子所具有的心理素质是完全不同的,如水平、能力、心理状况等方面。为了使学生敢于交流,班会课开展讨论,以“我们为啥要读书”为主题,谈自己的想法。目的是减轻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喜欢上学。

如在一节班会课上,我从衣兜里拿出一个无线遥控鼠标给同学们亮了亮,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东西?”有部分同学马上答出,“电脑鼠标,”我说:“不对。”同学们说:“老师,你骗人,那是鼠标。”我说:“它叫无线遥控鼠标。”

现在老师要用这个鼠标来给同学们上课,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装好电池。全部同学都傻眼了,不喜欢读书的刘某、冯某调皮地说:“老师别为难我们了,万一弄坏你的怎么办?”我心想你俩中计了,我假装说:“刘军同学上来帮我装吧,我还要从电脑里整理一下材料。”结果他摆弄好几分钟电池装上了,但是,遥控无效。我随变说了句“你不知道叫冯勇上来帮帮吗?”他高兴地说:“冯勇快上来。”两位同学合作装了约2分钟,还是无效。我拿起来一看,是属于其中一节电池倒装。

“全体同学看好,如果他们把这一节电池取出再倒过来压进去,盖上盖子就可以使用了。”我边讲边操作,光标也就开始听使唤了。

然后,我就在黑板画出了电池,在电池的一端标上“+”,另一端标上“-”,问全体同学,这两个读作什么符号,对于小学生来说都会读成加减号,就别说对于我们二年级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加减号。”我指着电池上的加减号说:“在电池两端的加减号,要读成正极和负极,正极表示直流电出的门口,负极表示直流电通过用电器后进的门口。如果你用铜线直接把正负极连接起来,在短时间内电池就烧坏了,在初中物理学叫做短路。它也相当于我们家用照明电路的零线与火线对接,后果极为严重,烧坏用电器,甚至引起火灾……。话说回来,同学们看我的鼠标,装电池处它标有正极负极符号,当你把电池的正极对“+”负极对“-”装好就可以了。”

“老师,你好聪明啊。”有一个同学说。我说:“我不是天生的聪明,而是我读了很多很多年的书。其实同学们如果也认真地读我那么多年书,肯定要比我聪明得多,老师相信你们,加油吧。”学们回答:“谢谢老师!”同学们就这样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

3.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感觉到我能学会,我是成功者。首先老师在任何一个场合中都应面带微笑,精神饱满。把希望带给学生,尊重、了解、宽容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激励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享受喜悦,提高自信。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德育的社会化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德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两者是融为一体的。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就学生个体而言,学习能否成功,取决于其心理素质的优劣。因为学校的教育目的只能使学生达到“要我学”的水平,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潜能,更无法升至“我要学”的境界。反之,智育过程也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机能的调节与潜能的开发。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推动。而心理健康教育对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教育实践中产生的经验

在教育实践中,健康有效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心理因素教育活动,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所有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深度透切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才能更正教育者单一追求教学质量的思想,才能撑起留守儿童缺少父母这份亲情教育的蓝天。留守儿童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势在逼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