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吸烟人群牙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关于吸烟人群牙周健康状况分析报告

熊景艾如涛胡宏强(通讯作者)

熊景艾如涛胡宏强(通讯作者)

(福建省厦门市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了解吸烟人群牙周患病状况,更好的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方法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9月1日到174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体检的吸烟人群,由专业的口腔科医生采用口内直视法和牙周探诊法检查。结果吸烟者牙周状况差,但牙龈探诊出血少。25-35、35-45、45-60三个年龄组中,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27.84%、26.64%、30.45%,牙结石检出率分别为:89.87%、100%、92.89%。结论吸烟者牙周状况差,但牙龈出血情况反而不太明显。可能与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有关,血流量减少,减少出血情况,还可以烟雾的高温和化学成份长期刺激使牙龈上皮角化层增厚,因此会引起患者忽略病况,未能及早就医,牙周病就愈加严重,导致牙齿松脱。

【关键词】牙周情况牙龈出血牙结石吸烟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293-02

为了了解吸烟人群中牙周健康状况,现将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到174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体检吸烟人群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查对象

检查对象分为三个年龄组,样本量为1183人,分别25-35、35-45、45-60岁年龄组。均为吸烟男性。

1.2检查方法

采用口内直视法,牙周探诊法。检查工具使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平面口镜、镊子以及WHO推荐的CPI(上海齿科器械厂生产的,末端直径为0.5mm的小球,在3.5mm和5.5mm处各有刻度)牙周探针。探诊检查有无牙龈出血、牙结石和牙周袋。检查方法及检查标准采用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诊断标准。探诊的力量控制在25g以下。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进行检查。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以各区段的指数牙11,16,26,31,36,46的检查结果代表受检区段的牙周健康情况。按顺序逐一进行检查。检查牙位位点中最重的位点数。牙龈出血指数结合探针深度进行诊断为:PD牙龈出血指数标准:0=探诊一定时间后,牙龈不出血;1=探诊一定时间后,点状出血;2=探诊后,立即有线状出血;3=探诊后,立即有片状出血;4=自发性出血,或流动性出血。缺失牙不计,全口缺失不计。

1.3检查内容

三个年龄组的有无牙龈出血、牙结石状况。

1.4检查人员

从事口腔专业的医生。

1.5检查标准

检查现场统一标准,使用统一的牙科检查椅,照明灯,CPI探针。

1.6统计分析

资料分析数据由专人负责采用软件进行录入,并对数据进行核查。所有资料录入到计算机,采用SPSS10.0进行分析。用卡方分析进行率间的比较,直线相关分析吸烟人群中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患病率的相关性。

2结果

2.1一般情况三个年龄组共1183人进行了检查。具体如表1所示。

2.225-35、35-45、45-60三个年龄组,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27.84%、26.64%、30.45%,牙结石检出率分别为:89.87%、100%、92.89%。牙结石检出率明显大于牙龈出血检出率,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表13个年龄组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检出情况(n/%)

年龄(岁)性别受检人数牙龈出血(人数/%)牙结石(人数/%)

25-35男395110/27.84355/89.87

35-45男394105/26.64394/100.00

45-60男394120/30.45366/92.89

3讨论

采用口内直视和牙周探诊法检查,标准统一,检查规范。检查资料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在检查中,吸烟者90%左右都有牙周病情,多数资料表明吸烟促进牙结石沉积和菌斑蓄积,吸烟者牙周病重于非吸烟者,但往往他们自己不知道,因为牙周病情虽重,但牙龈探诊后反而出血少,可能与烟中的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有关,血流量减少,以致牙龈氧供和血气交换减少,清除废物能力降低,导致牙龈保护性修复功能降低,粘膜下血管充血,牙龈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引起牙龈角化较厚。还有些资料显示也证明烟雾高温和化学成份长期刺激可使牙龈上皮角化增厚,减少出血情况,因此会引起患者忽略病况,未能及早就医,牙周病就愈加严重,导致牙齿松脱。大多数人对牙周疾病的危害的认识不足,口腔卫生保健做得也不到位,缺乏口腔的一般常识,因此我们要提倡正确的刷牙方式,进行口腔的普及宣教,定期保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所以减少吸烟量或不吸烟,有效的刷牙和定期到专科医院保健,是预防牙周疾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梁书梅,王洪鹏等.吸烟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调查[J].航空航天医药,2003,年01期.

[2]王莉,杨碧玉等.吸烟和牙周病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10期.

[3]孟焕新等,牙周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