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与程序化工作方法对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失访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心理干预与程序化工作方法对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失访的效果比较

郑玉兰

郑玉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淄博2554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269-02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与程序化工作对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失访的效果比较。方法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6例、艾滋病人14例。结果心理干预与程序化工作对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失访的效果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失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作方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失访

艾滋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只有治疗药物不能治愈,无预防的有效疫苗,发现该病人直至死亡需长期检测与抗病毒治疗,由于病程长及传播方式的特殊性,病人心理复杂,失访现象十分普遍,是艾防工作难题。程序化工作方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完成规定填写上报留档表格为目的,即约见病人当面HIV抗体阳性告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宣传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讲解艾滋病防治知识,商约CD4检测,按规定进行抗病毒治疗,填写随访表及其他规定完成的表格。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工作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男性2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1.2岁(18—49岁),经性途径感染18例,输血途径感染12例,外省及外区县在本地居住11例,本区县19例。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全部由市级及以上HIV抗体确证实验室确诊并当面阳性告知,在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面谈及随访中14例应用程序化工作方法、16例实施心理干预工作方法。

1.2工作方法实施心理干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除做好应完成的任务指标外,我们根据艾滋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焦虑、自罪、自卑、恐惧、悲观绝望等,在遵循尊重、不评判、启发或自我决策、保密、坚持职业道德原则的前提下给予心理干预。具体方法:(1)建立朋友式的医患关系:由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与患者进行交谈,态度热情诚恳,关心、体贴患者,讲明对病情保密,让患者放心,增强安全感,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耐心疏导,把握好说话的语句、语气,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愿意接受帮助,加强对检测、治疗的依从性,工作中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尽可能地为病人提供方便。(2)满足患者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讲解本病的病因以及使病情加速进展的因素,强调按时检测及服药的重要性,同时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醉酒,不熬夜,生活起居有规律,不能太劳累,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实例说明目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治疗生活信心。同时介绍本病的传播途径及防范措施,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3)解除病人心中疑惑:耐心与患者交谈,详询患者心中疑问,及时发现纠正患者不恰当的心理行为方式,讲明艾滋病毒与乙肝病毒一样在身体内存在,不用过度恐慌,保持乐观情绪。对病人疑问解释不了的,找上级医师咨询,再告诉病人,决不推诿。通过病情的具体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克服自罪感和自卑感,提高患者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其一如既往的工作和生活。(4)为患者提供长期咨询及心理支持:与患者交谈时环境要安静,避免打扰,运用鼓励、倾听、说明、指导等方法,让患者说出心中的困扰及与疾病相关的不良反应。通过交谈打消患者顾虑,缓解紧张情绪,增强信任感,从而积极主动配合监测治疗。帮助病人找回家庭责任感,在有生之年要对父母尽孝、抚育子女,满足病人归属感的需求。主动留给患者办公或个人联系电话,病人可随时咨询。

1.3效果标准正常随访,即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合工作,沟通无障碍,按时完成CD4检测,及时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漏服,依从性好。失访,即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电话停机半年以上联系不到,本区县患者需到家中访视,个别远走他乡;外地患者暂居地访视不知所踪,信息需转到户籍所在地。

2结果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与程序化工作方法随访、失访情况:见表1。

表1心理干预与程序化工作方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随访、失访情况

注:心理干预与程序化工作方法组比较:X20.025(1)=5.02,P<0.025。

3讨论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的随访和管理,是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控制艾滋病进一步传播和流行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目前尚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尽管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法规制度,但可操作性差。艾滋病主要通过个人的行为进行传播,且具有难以治愈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传统的方法难以适合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人的管理。失访不仅延误治疗,对病人不利,还给社会埋下隐患。各种原因造成的失访率高已成为当前防艾工作的主要难题之一,我们从病人的心理状态入手,根据常见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正确应对,变消极为积极,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稳定情绪,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支持,它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在患者余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理干预在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失访中之所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心理干预较好地减轻了患者部分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患者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检测治疗,才能积极配合我们工作。整个心理干预过程简单、易行、经济,始终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更好地体现了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值得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饶岁新.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11):1041-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