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论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陈海平

陈海平(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目前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低下,经济成分不但包括公有制,还存在私有制等多种经济成份。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确立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引导和带动其他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才能确保我国能够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顺利地走向社会主义阶段。

关键词: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基本经济制度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判断,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现了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一页,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从本质上看,我国目前仍属于不发达国家,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尚未完成工业化目标,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实现工业化,就要达到以下标准: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而我国目前在基础工业和规模上取得了较大成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在高新技术和高端技术产业领域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劳动密集型企业还占有很大比例。

第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农村和城市的收入仍然差距较大,而且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水平上来看,农村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农民不但收入增长趋缓,而且生活成本也在相对增加了,东、西部的情况也大体类似。政府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使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第三,城乡二元经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2006年城镇化率达到43.9%,据专家估计,2020年可望达到60%左右。而农村经济仍以典型的小农模式为主,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落后,人均消费水平与城市差距明显,这种现状既是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我国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第四,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升至世界第四,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000美元,仍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与整体收入相比,人均收入才能真正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

2如何界定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主体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我们党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正确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四条要求: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3如何更好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

3.1全面正确认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重要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这种优势不单指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一个世纪的经验和教训得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不可否认的真理。而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公有制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才能走向共同富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2转变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思路我国的国有经济的数量底线既不能以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化的“国际经验”为依据,也不能凭主观好恶为尺度。而应该扎扎实实的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以我国的国情和为基础,以严密的理论研究为指导,必须严防凭借某些领导人的主观臆断作为国企改革的依据,而应该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制度。

慎重对待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从近代市场经济兴起来的经验来看,垄断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经济的畸形产物,对健康良性市场的形成产生严重危害,从长远来看,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尽量避免国家企业垄断局面的形成,但由于国家垄断的行业都是经济命脉,所以要慎重,既要避免垄断,又要将这些行业掌握在政府手中。

对于现有国有资产的管理,也应该进行改革,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隶属从中央到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机构,应该归属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样可以加强广大职工在国有企业中的管理与监督作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4深化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4.1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发达的社会主义要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只是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公有制。我们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当前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着眼于中国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大胆地对我们原有的公有制结构进行改革,允许多种所有制同时存在和共同发展,同时着力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4.2标志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面对单一的公有制并不能迅速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党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多层次而且分布极不平衡,应建立多种所有制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但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化的程度和范围也非越大越好,应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4.3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在当代中国,不仅要继续发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势作用,而且也要调动非公有制的积极性,才能在竞争中共赢,在共赢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宏伟目标。

5结语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这对所有制矛盾统一体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公有制,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在公有制主体范围内,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最有利于生产力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最能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J].求是.2002年22期.

[3]王梦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阶段性特征[J].中国检察.2008/14.

[4]王占阳.公有制主体地位新论[J].长白学刊.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