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分析

王晶

王晶

崇阳县人民医院湖北省咸宁市437500

摘要:目的:探索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11日至2017年3月11日期间我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臭氧治疗,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0%)、治疗后三天VAS评分(2.45±0.33)分、治疗后七天VAS评分(0.56±0.1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臭氧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

带状疱疹能够连续持续三周,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预后差等特点,主要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若干预不及时,可导致疱疹后神经痛,目前常实施臭氧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治疗方式逐渐多样化,包括臭氧大自血疗法、椎旁注射、疱疹区局部注射等[1]。而本文旨在探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意义,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有100例,抽签化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在2016年3月11日至2017年3月11日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者均处于中重度疼痛状态;(2)患者病程均超过1周,且局部皮疹已愈合;(3)患者均为单侧胸段脊神经;(4)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急性感染患者;(2)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脑病、中枢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21例为男性,29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86±2.66)岁,平均病程(11.85±2.56)天。

对照组患者中2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平均年龄(42.15±2.29)岁,平均病程(11.19±2.34)天。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包括静脉输注维生素B12(国药准字:H13021026;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每日三次,每次0.5mg;氨酚待因(国药准字:H44020006;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睡前服用,每次2片。

观察组采用臭氧治疗,使用穿刺针抽取自体血150ml,并装置在一次性负压瓶中(内含有枸缘酸钠抗凝剂),并经150ml纯氧混合气体和从一次性连接管内取出25ug/ml的臭氧,通过滤膜注入负压瓶中,混合后,在10分钟内回输至体内。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VAS评分。

显效: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疼痛感消失或存在轻度疼痛感;有效: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疼痛症状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仍存在较强烈的疼痛感,且影响日常生活。

1.4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天、治疗后七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带状疱疹可通过呼吸道侵袭机体,进而损伤三叉神经节和脊髓背根神经节,可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诱发,一旦进入神经元后,可随宿主终身。由于中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差,成为带状疱疹好发人群,再加上大部分中老年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和慢性肾病,可导致病毒被激活,且沿着神经向皮肤扩张,进而引起疱疹[2]。而带状疱疹引起的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为:损伤区域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组胺、缓激肽、P物质等炎性介质,可导致感受器阈值激活,从而引起周敏化,同时还可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反应延长,促使中枢敏化[3]。

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特点后,我院实施了臭氧治疗,其能够刺激氧化酶过度表达,扩张微血管,抑制免疫因子释放,消除炎症反应中过量的反应性氧化物,加速无菌性炎症的消除,改善组织灌注,促使细胞凋亡,降低局部肌肉张力,气体通过注射后,能够减轻伤害性感受器的阈值,释放内啡肽阻断疼痛传导至大脑皮质[4]。同时通过皮下注射法,能够降低触诱发痛,增加IL-1β表达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预防神经性病理疼痛[5]。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实施臭氧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臭氧治疗能够加速炎症消除速度,改善组织氧供,扩张血管,促使内皮细胞释放NO,从而减少组织水肿和充血,降低局部组织疼痛感。

总而言之,臭氧治疗具有操作简单、作用性强、疗效高、安全性高等特点,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能够提高总有效率,减轻疼痛感。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张永红,肖春才等.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7):62-64.

[2]张丽,王敏,李彦平等.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7):1703-1705.

[3]徐凤,马国慧,刘小平等.应用神经阻滞+红外偏振光+臭氧治疗带状疱疹皮损及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701-3702.

[4]高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2015,98(11):67-68.

[5]宋伟.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