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分析

赵莉

赵莉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164095)

【关键词】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心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47-02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局部表现,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比例约为8:l。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该病患者12例,年龄在42~67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4岁。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4例。病程在1年~12年之间。患肢平片检查可发现动脉处有不规则的钙化斑,该处常提示为闭塞病变的部位。如动脉上看到有弥漫而均匀的薄层钙化,或动脉边缘呈齿状钙化影,则提示为动脉中层钙化。动脉造影可了解患肢动脉的阻塞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磁共振成像对动脉内膜斑块、腹部较大动脉分支均能显像,特别能识别夹层动脉瘤。

1.2治疗方法

本病主要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用改善患肢血液循环药物。抗凝疗法适用于同时伴有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外科血管手术后患者。

1.2.1一般治疗

限制体力活动,卧床休息时应保持患肢低于水平面20°~30°,稍稍下垂的位置;避免直接受热;戒烟;应做有规律的运动,患者在指导下行走,走到引起跛行痛的距离,然后停止行走并休息到症状缓解后,重新行走,运动时问每次为30~45分钟,每周>14次。通过锻炼可增加侧支循环,并使肌肉功能增强,治疗高脂血症,控制糖尿病。

1.2.2药物治疗

1.2.2.1血管扩张药此类药物不能改善间歇性跛行,只能增加皮肤血流,可能加速少数伤口的愈合。在某种情况下,由于降低了动脉压和减少了侧支血流或使血流转向病变近侧的健康区域,而使远侧患肢部灌注压降低,以致加重缺血性损害。近来提出口服己酮可可碱400mg,每日3次,可延长患肢运动时间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黏度。

1.2.2.2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类制剂可以抑制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也通过抑制TXA2的形成,抑制TXA2所导致的血管痉挛。每日50~100mg,阿司匹林。其他的抗血小板制剂还有双嘧达莫50mg,每日3次,可使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增高,抑制钙离子活性;噻氯匹定250mg,每日1~2次或氯吡格雷首次剂量300mg,首次剂量300mg,然后75mg/d,通过ADP受体抑制血小板内钙离子活性,并抑制血小板之间纤维蛋白原桥的形成;芬氟咪唑50mg,每日2次,抑制TXAz合成酶;西洛他唑,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0~100mg,每日2次。

1.2.2.3抗凝治疗一般用于旁路术或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TA)手术后,通常用华法林治疗。

1.2.2.4血浆交换疗法可降低血浆黏滞度。先抽去血液500ml,或1~2次抽去350~1000ml,去除量1L以内可用人造血浆2~2.5L代替,去除量更大时必须用新鲜血浆或白蛋白等渗溶液。每周1次,共5次,疗效至少可维持6周。如用血细胞分离器进行时可仅仅去除血浆,保留血细胞,疗效更佳。

2.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预后良好,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3.结论

患者急诊检查方法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时压迫甲床或趾跖侧(指掌侧)软组织后颜色立即恢复,如果颜色恢复>2秒应考虑为有缺血。患肢颜色恢复时间显著延长。超声血管检查:①测压法:患肢踝/肱指数<1,<0.4提示患肢有明显缺血;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可直接检出血管的狭窄程度和动脉粥样斑块的病变情况。阻抗性容积描记术此法在鉴别正常、间歇性跛行与静息痛肢体时很有价值。经皮组织氧张力测定(PteO2)此法是通过测定局部氧释放量来了解组织血液灌注情况。正常人PteO2值为(60.7±7.48)mmHg,在站立时平均增加10mmHg,而后缓慢下降,10分钟后回复到静息时水乎。间歇性跛行者静息时PtcO2值接近正常,但运动后明显下降。静息痛者运动前PteO2仅为(4.83±4.52)mmHg。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0:1,主要累及下肢动脉。症状根据病情进展大致可分以下四期。轻微不适期:患者可有患肢发凉、麻木或感觉异常:活动后易感疲乏,有时足癣等感染不易治愈。下肢间歇性跛行期:此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典型的“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疼痛部位有助于判断动脉阻塞的水平,小腿疼痛常常示浅表股动脉阻塞;大腿和小腿均痛常示髂股动脉阻塞;髋部和臀部痛常示主髂动脉阻塞。静息性肢痛期:此时常提示动脉严重阻塞,肢痛以夜间为著,与卧位时失去重力性血流灌注有关,如将患肢下垂可减轻疼痛。至病程晚期出现患肢持续性剧痛,即使下垂肢体也不能缓解,继之出现坏死性病变。组织坏死期:患肢远端出现缺血性溃疡和坏疽,甚至并发,局部蜂窝织炎、骨髓炎或败血症。体征,患肢闭塞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以致两侧肢体脉搏显著不一,被累及的腹主动脉或周围动脉可闻及收缩期或连续性血管杂音,尤以运动后为著,同时,早期可见患肢营养。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12-1613.

[2]王深明,王劲松.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9):165.

[3]于书云,郭笑冬.股动脉注射给药治疗重症糖尿病足[J].实用医药杂志,2009,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