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形成1例的保护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PICC置管致静脉血栓形成1例的保护体会

刘启

刘启(广西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肿瘤科南宁530021)

【摘要】近年来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对血栓形成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PICC;血栓形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276-0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近年来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肿瘤科1例PICC留置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肺癌晚期,需行化疗,在化疗当天行PICC置管(美国箭牌)。选择右侧贵要静脉,测量置管长度为45cm,成功置管。PICC输液通畅,患者无不适主诉。置管第33天后,出现置管侧上肢肿胀、疼痛。回抽导管无回血,接输液后液体未滴。经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示右贵要静脉血流缓慢,出现静脉血栓。予尿激酶25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2次每日,用2周。2周后再次行经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诊断血栓完全溶解,遵医嘱给予拔出PICC导管。

2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2.1血管内皮损伤:留置导管随患者的活动对血管产生刺激,导管长期置于血管中对血管内皮细胞存在机械性刺激,作为体内异物引起机械性静脉血栓。

2.2血液的高凝状态:PICC术后第四日患者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升高。

2.3静脉血流迟缓[2]:患者化疗后乏力明显,不愿活动,致置管侧肢体随意性的自主活动受限制,使其血液流动缓慢。

2.4护理因素:穿刺技术不太熟练反复穿刺,损伤局部血管,这就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3护理

3.1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3.1.1操作:PICC置管应由熟练掌握此项技术的人员执行操作;

3.1.2评估:行PICC置管前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分析形成血栓的危险性;

3.1.3观察:行PICC置管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红肿,及时发现进行处理;

3.1.4记录:应做好记录,尤其要记录臂围,置管后前3天每日测量一次,如发现臂围增加立即寻找原因进行处理;

3.1.5宣教:PICC置管后要做好护理宣教。比如如何活动肢体,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

3.1.6浸泡导管:穿刺前用肝素盐水浸泡导管,置入肝素盐水浸泡过的PICC导管能够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3],进而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3.2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3.2.1基础护理:(1)溶栓予尿激酶25万单位+生理盐水100ml快速静脉滴注2次每日,用2周;(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促进血液回流。(3)注意患肢保暖。(4)应制动,以免血栓脱落。(5)每日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桡动脉搏动,做好记录及时判断效果。(6)避免患肢输液和静脉注射。(7)注意出血倾向,监测患者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预防肺栓塞的形成。(8)告知医生,必要时遵医嘱予拔管。

3.2.2心理护理:血栓形成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后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护理人员应观察其心理变化,主动与病人交流使其产生信任感,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

3.2.3饮食护理: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食水果、蔬菜、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滞度的食物,多饮水。

4小结

PICC方法因具有操作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在临床日益广泛应用。虽然在临床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几率很小,但一旦形成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伤害等负面影响很大。所以通过本病例的护理,目的是为了减少PICC血栓的发生率以及血栓形成后处理及时、护理得当,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梁艳,魏道琳.1例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

[2]吴在德.科学[M].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9

[3]樊红苓,绳宇.素盐水有效降低PICC插管后静脉炎发生的临床研究[J].《现代护理》,2004,10:087-1088

作者简介:刘启(1983.4-),女,本科,护师,研究方向:肿瘤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