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2

柔性管理对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启示

段炎霞

段炎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探矿队)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摘要:企业的管理模式的选择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趋于理性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过程。成功的选择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柔性管理以人为本自主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本管理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主要体现为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所谓柔性管理是指依据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柔性管理,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具体地说,它有如下特征:

1.管理理念的人本观。传统的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都是以“刚性管理”为内容的管理行为,突出“规章制度”这个中心,机械而被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容易充分发挥。柔性管理的本质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该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居于第一位的,应该视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管理过程中,柔性管理真正坚持以人为中心、高度重视人的思想和情感,使人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新的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企业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含量增加、知识的作用日益突显,科技正在改变着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管理行为,因此,在管理发展的历史中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以强化企业价值观建设为特征的柔性化管理概念及其理论必然应时而生。

2.管理手段的无形化。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管理主要依靠制度和命令等外力,通过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等无形的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精神、创造动力。这种管理手段的无形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内容有意识。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已由网络型的扁平化取代了金字塔型,克服了传统管理组织层次多、信息渠道长、反应迟缓等缺陷,这是实施柔性管理的根本前提。二是管理传播无意识。作为柔性管理核心的企业文化的基本属性是管理学属性,但其管理传播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管理。柔性管理是由各种具体的观念、习俗、习惯、传统等浓缩、凝结、升华而成的,能够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环境,形成一种整体力量,激发每个职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管理作用潜意识。柔性管理是一种采用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加之员工个体差异﹑组织历史文化传统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往往难以协调。然而一旦协调一致,便获得相对独立性,对员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3.管理途径的自主式。自主管理是柔性管理的基本途径,是符合人的发展需要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的自主性特征,是建立在对人的高度信任基础之上的。怎样看待人的问题决定了企业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柔性管理依据人性假设的Y理论,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自尊心,相信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以此为前提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如工作时间弹性制、无监督管理法、信息沟通交互式等,员工因此得到巨大激励,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制订并实施个人计划,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

4.管理效果的持久性。柔性管理不但显示其适应企业组织变化和管理模式变化的结果,而且也在管理效果上开辟了新天地,使企业微观管理走上新台阶,确保企业管理效果更加长久。一是具有深入性。通过情感管理、自主管理这些柔性管理的方式来把管理提升到文化层面。二是具有延伸性。柔性管理形成一种整体力量,在非强制性之中也包含有某种“强制性”,使企业中所有人受到文化的氛围、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的约束,自觉向每个细节延伸,避免管理漏洞。三是具有超前性。良好观念的形成对于每一名员工都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在新的传统和习惯趋势的驱动下,人们会按照企业文化氛围所暗示的方向行动,趋利避害,及时发现问题。四是具有稳定性。在柔性管理中居核心地位的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它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潜移默化地指导和规范企业人员的行为,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当然,稳定性是相对的,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机的变革时期,企业内部管理也必将然要随之发生改变,确保在新的环境、新的市场、新的竞争中始终充满活力,为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

现代企业要做到完全让员工自我管理,在目前条件下是不能实现的,但很多优秀的企业在管理模式选择方面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可行性建议。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给员工一个领域

给员工一个领域关键在于合适地授权,在授权的同时也明确他的责任。给员工以充分的授权首先在表现在决策目标选择上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决策理论强调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以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给员工一个自主确定决策目标的空间,让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工作目标,并反映给上级。授予员工以权力还体现在决策程序上让员工充分参与。上级领导者在制定决策程序的过程中应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真正参与决策程序的决定中去。合适的授权通常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员工所处的工作岗位的特性;二是这位员工需要做决策的方位的大小;三是决策的频度。

(二)参与领导

参与领导的目的在于唤起每个员工的集体意识和集体努力,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参与领导的成功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相互支持的原则,管理者要考虑下属人员的处境,采取支持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让下属自觉认识到自己的人才地位,下属在此则会更加合作,更感到被尊重,因而干劲也就越大;第二,团体决定的原则。既然让员工参与领导,那么就一定要在集体讨论的前提下由集体一起作出决定,在对决定的执行进行监督的时,则应采取团体成员相互作用的方式,只有这样才算得上真正的参与;第三,高效标准要求,即必须制定高的目标要求,这一任务也应该由各个团体自发地进行,因为高的目标要求一方面可激发员工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的根本要求。

(三)营造归属感

管理者对员工的感情投资会使下属员工产生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正是员工愿意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源泉之一。作为管理者的下属人员,都不希望被排除在领导的视线之外,更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被炒或不被重视的对象,如果得到了来自领导的感情投资,下属员工的心里无疑会安稳、平静得多,所以更愿意付出自己的聪明与智慧。

柔性管理并非是新生事物,其思想在中西方管理思想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均有体现。它也并非优越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只是在人类从工业时代将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管理点也由“物”转向“人”,人情﹑人性为当代管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柔性管理显然比刚性管理更具有效力。刚性管理犹如人的骨架,柔性管理则好比人的肌肤和血肉,有骨有肉才算是个人,同样只有刚柔并济的管理风格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性风格。在这种管理风格下产生的管理模式才是值得现代企业管理借鉴的管理模式。所以,组织管理必须选择适宜、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模式,将成为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在增强我国现代企业的竞争创新能力和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将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兆青、吴安南.《试论柔性管理与感情投资》.《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3]蒋秀青.《人性假设的演进与激励模式变革》.《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第9期。